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綜合 > 2022-08-10 09:33:14 來源: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語出哪里(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許語出)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語出哪里,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許語出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最初寫的是大雁殉情。
2、這兩句詞出自金、元之際著名文學家元好問的《摸魚兒·恨人間情是何物》一詞中的“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3、”《摸魚兒·恨人間情是何物》原文:泰和五年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獲一雁,殺之矣。
4、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
5、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而識,號曰雁丘。
6、時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
7、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8、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9、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10、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11、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
12、荒煙依舊平楚。
13、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14、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15、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16、譯文:泰和五年,我到太原參加考試,路上碰到一個捕雁的人,他說:“今天早上捕到一只雁,我就把它殺掉了。
17、另一只漏網的雁苦苦地叫個不停,不肯離開,最終碰死在地上。
18、”我于是從捕雁的人手中將雁買下,把這對死雁葬在汾河岸邊,堆些石塊作為標記,叫作“雁丘”。
19、當時同行的人多為此賦詩,我也有一首《雁丘辭》。
20、因為舊作不協音律,故現今將舊作加以修改訂正。
21、懷著遺恨對人間問道:愛情究竟是什么?竟使雙方生死相隨。
22、南飛北歸都比翼雙飛的大雁,漸漸老去的雙翅經過了多少個寒暑?在漫漫長路中經歷過團聚的歡樂,以及離別的苦楚,其中還有像像人間癡情兒女一樣殉情的悲劇。
23、孤雁應該想訴說:面對萬里之遙的層層白云,在重山阻隔的夜里,該形孤影單地為誰奔波呢?橫渡汾水的路上,當初漢武帝巡幸時繁華熱鬧的地方如今卻蕭鼓絕響,只留下荒煙籠罩著平林。
24、吟誦《招魂》已無濟于事,山鬼也只能在風雨中枉自悲啼。
25、但雙雁生死相隨的深情使上天也嫉妒,不相信殉情的大雁會和鶯兒燕子一般死后只有一抔塵土。
26、所以我把它安葬在此,留待千秋萬代的文人騷客狂歌痛飲來到雁丘憑吊。
27、擴展資料:“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28、”在詞的開篇,作者開門見山,直接發問:問“世間”情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大雁殉情對作者的強烈震撼,并通過作者將震撼傳遞給讀者,使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
29、此問又把對大雁的感慨,廣義地推及世間萬物,當然也包括人類。
30、情至極處,“生死相許”,這該是何等的深情!“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31、”作者設問以后,繼續抒發自己的情感。
32、是啊,多少年雙棲雙飛,歷經“天南地北”;多少年相依為命,共度“幾回寒暑”,情深深意切切,從來也沒有什么力量可以把它們分開。
33、“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34、”在共同的生活中,有團聚的歡樂,也有離別的痛苦。
35、可無論團聚還是離別,都會使情感進一步加深。
36、就像人間的一對癡男怨女,團聚時柔情似水,離別時刻骨銘心。
37、“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38、”而如今,愛侶已逝。
39、望天空,云霧層層;看身下,白雪皚皚;想未來,形單影只,再無愛侶牽手共度。
40、今后,誰能在凄苦的寒夜,一同相偎相依?誰能在寂寞的漫漫長路,一起呢喃低語?與其孤獨茍活,不如一同離開這個冷漠的人世,西行路上也好一路相隨。
41、“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42、”詞的下闋,作者首先描寫周圍景色。
43、大雁被射死的地方,是漢武帝曾經來過的橫汾路,當時車水馬龍,簫喧鼓鬧;而如今,“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44、”荒煙平林,一派蕭索,更加使人感到大雁殉情的凄烈。
45、“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46、”即使用悲惋的楚辭招魂,死去的大雁也不能復生,山鬼在風雨中枉自哀啼。
47、在這里,作者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悲劇的情景:兩只死去的大雁躺在寂寞的原野上,遠處枯藤老樹旁荒煙彌漫,是誰唱起了招魂的楚歌?凄風冷雨中,依稀有山鬼相和。
48、“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49、”作者認為,大雁因殉情而死,情感真摯境界彌高,上天也會嫉妒,所以不能像鶯、燕那樣死葬黃土,不為人知。
50、“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51、”為了能使大雁的美名流芳“千秋萬古”,被后人在飲酒時歌詠傳頌,作者從獵人手中把一雙大雁買下,葬在這個當年簫鼓聲聲的橫汾路,為其墳墓取名“雁丘”,供一切重感情的人前來憑吊。
52、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摸魚兒·恨人間情是何物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最初寫的是大雁。
53、"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出自金、元之際著名文學家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一詞中。
54、全詞原文: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殺之矣。
55、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
56、”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壘石為識,號曰“雁丘”。
57、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
58、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59、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60、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61、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62、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63、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64、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65、白話譯文哦,我的天哪!請問世人,究竟什么是愛,讓這兩只大雁生死相依?飛向南北的遠方都是比翼雙飛,讓它冬冷夏熱多少,依然相愛。
66、雖然比翼雙飛是快樂的,但離開真的是痛苦的。
67、直到現在,身邊才知道這癡情的雙雁比人類癡情的孩子更癡情!相互依賴伴隨,分不開的戀人已經死了,雁的真實情感的核心應該知道,這是數千英里,孤獨的影子單一形式,未來的路是無限的,冷和熱,每年超過一千山飛一萬英里,早上風黃昏雪,失去了一生的愛,形式,即使沒有意義生活?從長笛飄向天空的總是一首抽象的歌,現在卻是一種慵懶凄涼的心情。
68、武帝已經死了,召喚靈魂也沒用了。
69、山神徒勞地悲傷哭泣,但死者不會回來!一對大雁的愛,連上天都嫉妒;在愛情中死去的鵝,不會像鶯和燕子一樣,死后化為塵土。
70、擴展資料賞析:詞的開篇用問句,突如其來,先聲奪人,猶如盤馬彎弓,為下文描寫雁的殉情蓄足了筆勢,也使大雁殉情的內在意義得以升華。
71、詞人展開想象,千秋萬古后,也會有像他和他的朋友們一樣的“鐘于情”的騷人墨客,來尋訪這小小的雁丘,來祭奠這一對愛侶的亡靈。
72、“狂歌痛飲”生動地寫出了人們的感動之深。
73、全詞結尾,寄寓了詞人對殉情者的深切哀思,延伸了全詞的歷史跨度,使主題得以升華。
74、最初寫的是大雁之情。
75、太和五年,作者參加科考,在赴試途中遇到一個獵人。
76、這個獵人將一對在天空翱翔的大雁射下一只,另一只在空中盤旋哀鳴,確信伴侶已死,便也頭朝地撞死。
77、大雁的情誼深深打動了作者,于是便有了這首詞。
78、全詞: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79、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80、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81、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
82、荒煙依舊平楚。
83、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84、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85、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86、譯文:敢問世間情是何物?竟能讓人付之死生!冬去春來,情便無限,翅已先老。
87、相守越是歡樂,相離就越是凄苦,但世間仍有癡男怨女沉醉其中。
88、告訴我!層云延萬里、暮雪覆千山,形單影只,今后該往何處去?舊路可見,而當年鼓樂繁華無存。
89、瓦礫荒煙,曾經破秦平楚之地,今日也不過如此!英魂與豪情何在?山風與苦雨狂鳴。
90、天妒真情,不必信我,且看當年鶯歌燕舞,今日已然化塵入土。
91、悠悠千載無解,但憑詩人詠嘆。
92、我亦無能,只醉酒高歌,縱情憑吊。
93、擴展資料:賞析:詞的開篇用問句,突如其來,先聲奪人,猶如盤馬彎弓,為下文描寫雁的殉情蓄足了筆勢,也使大雁殉情的內在意義得以升華。
94、詞人展開想象,千秋萬古后,也會有像他和他的朋友們一樣的“鐘于情”的騷人墨客,來尋訪這小小的雁丘,來祭奠這一對愛侶的亡靈。
95、“狂歌痛飲”生動地寫出了人們的感動之深。
96、全詞結尾,寄寓了詞人對殉情者的深切哀思,延伸了全詞的歷史跨度,使主題得以升華。
97、大雁。
98、“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兩句詞出自金、元之際著名文學家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一詞中的“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99、”《摸魚兒·恨人間情是何物》為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文學家元好問創作的一首詞。
100、此詞是詞人為大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動而作的,上片以擬人手法敘述大雁之間的故事,下片悲嘆人世的興衰,痛悼大雁的殉情。
101、全詞圍繞著開頭的發問,層層深入地描繪鋪敘,情節并不復雜,行文卻騰挪多變,熔沉雄之氣韻與柔婉之情腸于一爐,柔婉之極而又沉雄之至。
102、擴展資料太和五年,作者去并州參加科舉考試。
103、因為出身名門,所以他自小一直受到良好的教育,很早便顯露出文學才華。
104、8歲時,因做詩而獲得“神童”的美譽。
105、雖然文采出眾,但是官運艱澀,多次參加科舉也未中選。
106、這次他再一次參加科考,在赴試途中遇到一個獵人。
107、這個獵人將一對在天空翱翔的大雁射下一只,另一只在空中盤旋哀鳴,確信伴侶已死,便也頭朝地撞死。
108、大雁的情誼深深打動了作者,于是便有了這首詞。
109、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摸魚兒·恨人間情是何物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最初寫的是大雁之情。
110、一、原文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111、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112、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113、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二、譯文敢問世間情是何物?竟能讓人付之死生!冬去春來,情便無限,翅已先老。
114、相守越是歡樂,相離就越是凄苦,但世間仍有癡男怨女沉醉其中。
115、告訴我!層云延萬里、暮雪覆千山,形單影只,今后該往何處去?三、出處元·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擴展資料:太和五年,作者去并州參加科舉考試。
116、因為出身名門,所以他自小一直受到良好的教育,很早便顯露出文學才華。
117、8歲時,因作詩而獲得“神童”的美譽。
118、雖然文采出眾,但是官運艱澀,多次參加科舉也未中選。
119、這次他再一次參加科考,在赴試途中遇到一個獵人。
120、這個獵人將一對在天空翱翔的大雁射下一只,另一只在空中盤旋哀鳴,確信伴侶已死,便也頭朝地撞死。
121、大雁的情誼深深打動了作者,于是便有了這首詞。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