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綜合 > 2022-08-10 07:42:23 來源:
7雄爭霸官網(7雄)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7雄爭霸官網,7雄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春秋末年,經列國兼并,剩下的大國主要有西方的秦,中原以北的晉,東方的齊、燕,南方的楚、吳、越。
2、戰國早期,上述大國,除吳于公元前473年被越所滅,全都保存下來。
3、秦、燕國實力較弱。
4、比較強大的是晉、齊、楚、越四國。
5、其中晉國經過六卿之間的兼并,公元前453年,形成趙、魏、韓“三家分晉”的局面,號稱“三晉”。
6、三晉在戰國初期最強大,常常聯合兵力進攻其他國家。
7、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策命三晉為諸侯。
8、齊國自公元前481年田氏子殺齊簡公,專齊政,形成“田氏代齊”的局面。
9、但戰國初期,齊實力暫時弱于三晉。
10、楚國雖向東方略地擴展,但其北上與三晉爭奪鄭卻遭受失敗。
11、越國滅吳后曾強盛一時,進入戰國后因長期內亂,勢衰。
12、 戰國中期,秦、齊、楚、趙、魏、韓、燕七國爭雄的格局逐漸形成。
13、最初,魏國在各大國中實力最強,但在后來居上的齊、秦夾擊下逐漸衰落下去。
14、楚國任用吳起變法,國勢頗振,稱雄江南。
15、趙國與韓國亦攻滅周邊小國,并于公元前367年,乘周內亂,把周分裂為西周(以王城為都)和東周(以鞏為都)兩個小國,逐漸占領周的外圍地區。
16、各國中只有燕實力仍較弱。
17、由于國內變法的成功,秦、齊成為西方與東方兩大強國。
18、雖然魏惠王在公元前344年稱王,但在桂陵之戰(前353)和馬陵之戰(前341)中兩次負于齊國,遂被迫在公元前334年,與齊威王“會徐州相王”。
19、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也自稱為王。
20、隨后韓、趙、燕、中山和宋也都先后稱王。
21、各大國紛紛拉攏與國,出現合縱連橫的高潮。
22、合縱連橫的實質是秦與齊、楚這兩大東西對峙集團的斗爭。
23、秦在這一期間基本上居上風,先后制服韓、魏,重創楚國,攻滅巴蜀。
24、齊因未與秦直接交鋒,仍保持東方霸主地位。
25、趙亦實力較強,趙武靈王曾實行“胡服騎射”,圖滅中山和攻略胡地。
26、 戰國晚期,各國之間的兼并更加激烈。
27、楚違背縱約,與秦結盟,但在齊、韓、趙以及背盟的秦國的兩面夾擊下,一蹶不振。
28、趙滅中山。
29、國力強盛。
30、齊雖挾韓、魏與秦相抗衡,但卻難以阻止秦對韓、魏的蠶食進攻。
31、公元前288年,齊、秦并稱東、西帝,旋皆放棄帝號。
32、次年,蘇秦、李兌合趙、齊、楚、魏、韓五國攻秦,罷于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秦歸還部分趙、魏失地求和。
33、次年,齊滅宋。
34、秦遂主謀合縱攻齊。
35、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使樂毅為將,合燕、秦、韓、趙、魏五國攻齊,攻入齊都臨淄,占領齊國長達五年。
36、公元前279年,齊將田單組織反攻,收復失地。
37、齊雖復國,但元氣大傷,從此無力與秦抗衡。
38、這以后秦的對手主要是趙國。
39、秦在進一步削弱楚的基礎上,向東積極發展,與趙形成正面對抗。
40、公元前262-前260年,秦、趙在長平(今山西高平)激戰,秦大敗趙(長平之戰)。
41、公元前259年,秦進圍趙都邯鄲,達三年。
42、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楚春申君救趙敗秦,解除邯鄲之圍。
43、趙雖轉危為安,但受創慘重。
44、公元前251年,燕乘趙國新敗,出兵攻趙,反被趙國擊敗。
45、然而在秦的威脅下,東方六國又結成暫時的聯盟。
46、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國兵攻秦,敗秦于河外。
47、公元前241年趙龐暖合趙、楚、魏、燕、韓五國兵攻秦,但為秦所敗。
48、從此,東方六國聯盟不復存在。
49、秦乘勢各個擊破,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滅韓、趙、魏、楚、燕、齊,統一天下,七國爭雄的局面結束。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