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綜合 > 2022-08-05 10:06:59 來源:
怎樣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貫徹啟發原則(怎樣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貫徹啟發性原則)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怎樣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貫徹啟發原則,怎樣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貫徹啟發性原則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在教學中落實啟發性原則的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師要善于質疑,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或指明所學知識的價值,以激發學生對知識本身的興趣,并進一步陪眼學生對真知的探索和追求;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強調學生的學習責任,培養學生自覺積極的學習態度。
3、?2、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指導學生善于思考,教學生學會學習。
4、啟發的關鍵是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向縱深發展。
5、提出少而精、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啟發學生的思考并給學生時間,然后因勢利導,是學生的認識步步深入;啟發學生理解學習的過程,并結合學習過程對學生進行思維方法的指導,是學生掌握思維的方法,學會思考。
6、3、發揚教學民主。
7、包括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鼓勵學生發表不同見解,允許學生向教師提問質疑等。
8、啟發性原則反映:啟發性原則反映了學生的認識規律性。
9、學生的認識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能動認識過程,教師的引導、啟發、點撥固然很重要。
10、但學生才是學習的真正主體,有成效地理解和運用知識,掌握學習方法和發展自己的智能與情操,畢竟要靠學生個人自己主動地探究與反思,要通過個人的經驗不斷地改組、改造和提高才能實現。
11、教師如果將啟發、引導弄成越俎代庖、包辦代替,那么輕則造成學生的依賴性,重則影響他們的獨立思考和作業能力的發展,使他們失去學習上的自信心,成為害怕困難的懦夫、懶漢。
12、啟發性原則看似強調教師的啟發,實則更重引發學生的主動探究,重學生的領悟、融會貫通與覺醒,讓學生能動地創造性地獲得知識、智能與品性的全面發展。
13、故這個原則亦可稱探究性原則,或啟發與探究相結合原則,更能反映時代的精神。
14、在教學中落實啟發性原則要啟發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動手、發揚教學民主。
15、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16、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需要學生對教師的提問進行獨立思考,通過探索學習和合作交流學習的方式加強學生的思維水平,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精神。
17、2、讓學生動手,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18、在一些需要動手操作的學科教學中要鍛煉每位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19、3、發揚教學民主。
20、每位教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都要具備充分的民主意識,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積極采納他們的合理化建議。
21、啟發性原則的作用:啟發性原則反映了學生的認識規律性。
22、學生的認識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能動認識過程,教師的引導、啟發、點撥固然很重要,但學生才是學習的真正主體,有成效地理解和運用知識,掌握學習方法和發展自己的智能與情操。
23、畢竟要靠學生個人自己主動地探究與反思,要通過個人的經驗不斷地改組、改造和提高才能實現。
24、教師如果將啟發、引導弄成越俎代庖、包辦代替,那么輕則造成學生的依賴性,重則影響他們的獨立思考和作業能力的發展,使他們失去學習上的自信心,成為害怕困難的懦夫、懶漢。
25、啟發性原則看似強調教師的啟發,實則更重引發學生的主動探究,重學生的領悟、融會貫通與覺醒,讓學生能動地創造性地獲得知識、智能與品性的全面發展。
26、故這個原則亦可稱探究性原則,或啟發與探究相結合原則,更能反映時代的精神。
27、何謂啟發性原則?即: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善于啟發誘導幼兒,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及主動性。
28、激發幼兒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啟發幼兒獨立思考、積極思維,提高幼兒主動獲得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29、它源于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的啟發性教學的主張:“不憤不起、不悱不發”。
30、它的本意就是要為學習者創設一種學習的心理狀態,最終的目的就是要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1、我們所提倡的啟發式教學與注入式教學存在著天壤之別。
32、過去我們的教師在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思想的指導下,僅僅起到了現成信息的載負者和傳遞者的作用。
33、而幼兒呢?也只是知識的記憶器和儲存器。
34、隨著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我們意識到啟發式教學是從幼兒實際出發,采取各種有效形式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指導他們自己去學習的方法。
35、這對我們引導幼兒主動學習有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
36、我們通過對日常活動的觀察發現,在幼兒園教學過程中,作為學習主體的幼兒,當他們主動求知時,會表現出情緒愉快,有積極好學的態度;對學習活動有濃厚興趣,精力集中能保持較持久的注意力;思維敏捷;積極感知、探究發現周圍事物,以獲取經驗,并能將所掌握的知識、經驗運用各種方式進行遷移;而且還會表現出在活動中有較充足的自信心來完成一定的任務,效果也非常好。
37、如果幼兒始終處于消極被動的地位時,則會表現出記憶力易渙散;不能積極思考;對教師依賴性強,不能主動地去探究,學過的知識易遺忘、不能遷移且缺乏自信心等。
38、⑴啟發幼兒的學習動機是促進幼兒主動學習的有利保證為了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幼兒學習的主動性,首先我們采用了多種方法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培養其學習動機。
39、比如我們以教學內容的新穎,教師語言的生動,教學方法的恰當配合等,引起幼兒直接性的學習動機,以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又如我們把學習作為幼兒實現某種目標的手段成為其間接動機的誘因以激發幼兒學習的自覺性。
40、在我們設計的“玩具展覽會”活動時,就利用幼兒想表現自己,想將作品展覽這一心理需求,以一封由玩具展覽會寄來的信為中介,誘發了孩子們想動手操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再如:以“整體性的提示法”即把全部活動程序整個交給兒童,以開放性的問題,也就是可有多種答案但無明確之分的問題,展現在幼兒面前。
41、例如:在進行“等分”活動中,我們就將能體現多種答案的材料展現在幼兒面前,利用材料的隱性作用為幼兒的思維和動作的發展開辟了更為廣闊的天地。
42、⑵啟發幼兒積極思維,使幼兒學會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應注重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指導幼兒善于思考,教會幼兒學習。
43、引導幼兒以豐富的知識經驗為基礎,能夠全面細致地考慮問題;能獨立地組織自己的思維過程去分析并解決問題;能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問題,迅速、準確、當機立斷,揭露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44、從心理學角度來講,就是要培養幼兒思維的廣闊性、獨立性、深刻性、靈活性、敏捷性。
45、幼兒的積極思維常常是從遇到問題引起的,因此,我們在設計活動時就多給他們創設獨立思考的條件,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46、這樣的教學,幼兒始終在問題的激發下處于積極思考的狀態,發揮了積極性,既學到了知識又發展了思維能力。
47、⑶體態語言的恰當運用也是啟發幼兒主動求知的有效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運用啟發性口頭語言進行交流,還要注重與幼兒進行體態語言的交流。
48、比如:在活動中,教師首先從目光、表情、語調、動作等表現出對學習對象的興趣和好奇,無形中就會感染幼兒,使他們也對學習對象產生極大的興趣。
49、再有,在活動中教師對幼兒的期望、鼓勵、愛護、撫摸、贊許等都能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50、當幼兒在學習過程中有一點進步、有一點新發現、取得了一點成功時,教師如能及時地給予肯定或當幼兒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無從解決時,教師能及時給予鼓勵和幫助等等,這些都會變為一股無形的力量傳導給幼兒,以啟發、調動他們的三性,從而使他們主動獲得發展。
51、1. 原則的含義:啟發性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的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52、2. 貫徹原則的基本要求:第一,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是啟發的首要問題。
53、第二,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54、教師要注意提問、激疑,啟發他們的思維,不僅啟發學生理解知識,還要理解學習的過程,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
55、第三,讓學生動手,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56、第四,發揚教學民主。
57、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