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每日動態 > 2022-10-04 15:02:08 來源:
中醫秋季養生原則(中醫秋季養生)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中醫秋季養生原則,中醫秋季養生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中醫秋季養生的特點: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此時進補十分合適。
2、秋季養生貴在養陰防燥。
3、秋季陽氣漸收,陰氣生長,故保養體內陰氣成為首要任務,而養陰的關鍵在于防燥,這一原則應具體貫徹到生活的各個方面。
4、起居養生:秋季應做到早睡早起,注意添加衣物,防止因受涼而傷及肺部。
5、精神養生:保持內心寧靜,情緒樂觀,舒暢胸懷,拋開一切煩惱,避免悲傷情緒,是秋季養肺的一個好方法。
6、飲食養生:宜多吃酸性食物,如蘋果、橘子、獼猴桃、白蘿卜、白梨等,以收斂肺氣;少吃辛辣食物,如蔥、姜等,可避免發散瀉肺。
7、銀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有潤肺作用,宜常吃。
8、此外,秋季主養肺,可適當喝些雞湯、骨湯等。
9、運動養生:秋季是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可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進行鍛煉,如爬山、打太極拳、游泳等,長期堅持可增強心肺功能。
10、藥物養生:秋季藥補的基本原則應以滋潤為主,忌耗散。
11、常用的藥物有西洋參、沙參、芡實、玉竹、天冬、麥冬、百合、女貞子、胡麻仁、干地黃等。
12、房事養生:秋季應注意順應自然界收藏的規律,節制房事,蓄養陰精。
13、秋季,在燥氣中還暗含秋涼。
14、人們經夏季過多的發泄之后,機體各組織系統均處于水分相對貧乏的狀態,如果這時再受風著涼,極易引發頭痛,鼻塞、胃痛,關節痛等一系列癥狀,甚至使舊病復發或誘發新病。
15、老年人和體質較弱者對這種變化適應性和耐受力較差,更應注意防涼。
16、立秋過后氣溫逐漸由升溫轉成降溫,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人極易倦怠、乏力等。
17、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此時進補十分合適。
18、秋季養生貴在養陰防燥。
19、秋季陽氣漸收,陰氣生長,故保養體內陰氣成為首要任務,而養陰的關鍵在于防燥,這一原則應具體貫徹到生活的各個方面。
20、秋季是人體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
21、所以,順應秋季的自然特性來養生,即保肺,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養生種類起居養生:秋季應做到早睡早起,注意添加衣物,防止因受涼而傷及肺部。
22、精神養生:保持內心寧靜,情緒樂觀,舒暢胸懷,拋開一切煩惱,避免悲傷情緒,是秋季養肺的一個好方法。
23、房事養生:秋季應注意順應自然界收藏的規律,節制房事,蓄養陰精。
24、飲食養生:宜多吃酸性食物,如蘋果、橘子、獼猴桃、白蘿卜、白梨等,以收斂肺氣;少吃辛辣食物,如蔥、姜等,可避免發散瀉肺。
25、銀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有潤肺作用,宜常吃。
26、此外,秋季主養肺,可適當喝些雞湯、骨湯等。
27、運動養生:秋季是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可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進行鍛煉,如爬山、打太極拳、游泳等,長期堅持可增強心肺功能。
28、藥物養生:秋季藥補的基本原則應以滋潤為主,忌耗散。
29、常用的藥物有西洋參、沙參、芡實、玉竹、天冬、麥冬、百合、女貞子、胡麻仁、干地黃等。
30、養生時機秋季,氣溫開始降低,雨量減少,空氣濕度相對降低,氣候偏于干燥。
31、秋氣應肺,而秋季干燥的氣候極易傷損肺陰,從而產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膚干燥,便秘等癥狀,重者還會咳中帶血,所以秋季養生要防燥。
32、養生秋季,在燥氣中還暗含秋涼。
33、人們經夏季過多的發泄之后,機體各組織系統均處于水分相對貧乏的狀態,如果這時再受風著涼,極易引發頭痛,鼻塞、胃痛,關節痛等一系列癥狀,甚至使舊病復發或誘發新病。
34、老年人和體質較弱者對這種變化適應性和耐受力較差,更應注意防涼。
35、養生運動一、快步走:我們每天都要走路,只需在走路時加快速度,盡可能大地擺動和舒展手臂,就是最簡單方便的排毒運動,它可以刺激淋巴、降低膽固醇和高血壓。
36、二、練瑜伽:瑜伽是頂級的排毒運動,能夠幫助血液循環,潤滑關節,通過把壓力施加到身體各個器官和肌肉上,來內外調節身體,展開排毒行動。
37、三、跳起來:彈跳可以刺激淋巴系統排毒,松弛緊張的情緒,降低膽固醇,改善循環和呼吸,甚至驅除人體致命的蜂窩組織炎。
38、秋季中醫如何養生之養精神精神調養最主要的是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避肅殺之氣,收斂神氣,適應秋天平容之氣。
39、體質調養可選擇我國古代民間九九重陽(陰歷重陽節)登高觀景之習俗,登高遠眺,可使人心曠神怡,所有的憂郁、惆悵等不良情緒頓然消散,這是養生中的養收之一法,也是調節精神的一方良劑。
40、2、秋季中醫如何養生之調飲食在食物搭配和飲食調劑方面,中醫也是注重調和陰陽的。
41、在食與藥的一體營養觀中,強調同屬天然產物的中藥和食物,某些性質,特別是補益或調養人體的陰陽氣血之功能本來就是相通的,有著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關系。
42、從本草、方劑典籍中不難發現食藥同用的例證,古代醫者把烏雞、羊肉、驢皮、蔥、姜、棗等視為陰陽氣血之用,或調補胃氣之用;而在大量的食譜和菜肴中,又不難發現有很多藥材配伍其中如,枸杞、淮山、黃芪、茯苓、丁香、豆蔻、桂皮之類。
43、當藥食調配得當時,可提高食品保健強身和防止疾病的功效。
44、3、秋季中醫如何養生之防秋“燥”秋季是由熱轉涼,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
45、《黃帝內經》說:“秋冬養陰”即指在秋冬兩季應當收養陰氣,以適應自然界陰氣漸長的規律,并為來年陽氣的生發打好基礎。
46、“燥”為秋季的主氣,故稱“秋燥”。
47、燥氣傷人,以耗傷津液為主,津液既耗,則必見一派“燥象”。
48、秋季對應的臟腑是“肺”,當秋燥犯肺時,容易出現“諸澀枯涸,干勁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癥狀因此,秋季養生,當以“防肺燥,護陰津為主。
49、4、秋季中醫如何養生之適當“凍”我國自古就流傳著“春捂秋凍”的養生保健諺語。
50、“秋凍的意思是說秋天到來之后,氣溫稍有下降,此時不要立刻增添衣棉,而要適當凍一凍,加強體育鍛煉,使人體的抗御機能得到提高,從而激發機體適應寒冷的能力,有利于避免許多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
51、古有“秋冬養陰”之說,這是因為人體經春夏長足發萌之后,將進入收藏之時,此時對陰精一類物質的需要量增加,如果陰精能夠充足,則能為入冬后的潛藏提供良好的物質基礎。
52、中醫認為,春夏屬陽,秋冬屬陰。
53、秋風漸來,天氣漸涼,各種植物自然成熟,進入收獲季節,由“長”轉向“收”的收斂過程。
54、《管子》指出:“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
55、”這里的陰氣始下,是說在秋天由于陽氣漸收,而陰氣逐漸生長起來;萬物收,是指萬物成熟,到了收獲之時。
56、秋季是一種由熱轉寒,即“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人體的生理活動也要適應自然的改變,隨“長夏”到“秋收”而相應改變。
57、因此,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秋天養生一定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
58、正如《黃帝內經》里說的“秋冬養陰”。
59、所謂秋冬養陰,是指在秋冬養收氣、養藏氣,以適應自然界陰氣漸生而旺的規律,從而為來年陽氣生發打基礎,不應耗精而傷陰氣。
60、具體來說,就是要早睡早起、安神寧志,以順應秋令的特點,減輕秋季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
61、樹立養生的正確觀念,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要盲從,不要偏激,真正的讓大家都身體健康,正確養生才是王道。
62、中醫是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更加是要發揚光大啦。
63、一、首先,我們先看一組數據:中國人平均的醫療支出在全世界排名大概是在188位左右2、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在71.8歲,全球排名20位3、這組數據絕大部分的可以說明中醫養生保健的魅力,下面就開始進入主題了,秋季如何養生?二、我們養生的核心,用中醫的名詞來說,應該叫做“扶正固本”,說得通俗一點可以理解為強化和提升人的生命力(其中包含;抗病能力,適應環境的能力,自我康復的能力)三、中醫養生的原則:天人合一,順應四時,陰陽平衡。
64、四、養生方法:在衣食住行方面順應四季的變化2、將健康食品生活化五、、秋季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免疫力低下 2、嗜睡,陰沉,反應遲鈍 3、生化功能低下,代謝功能低下 4、內分泌紊亂,5、秋燥耗陰傷肺六、秋季養生的四大原則:養陰防燥 金秋之時,燥氣當令。
65、秋燥——秋之主氣,其氣清肅干燥,而燥邪(陽邪),容易傷體內津液,燥氣傷人——主要表現在肺,大腸,皮毛。
66、“秋燥癥”——燥邪傷陰犯肺。
67、 2、秋燥傷陰的表現:(1)燥邪傷津液表現:常見的是 口干,鼻干,唇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結,皮膚干裂。
68、(2)燥邪犯肺表現:輕者干咳少痰,痰粘難咯,重者肺絡受傷而出血,見痰中帶血,脫發增多。
69、(3)肺中津虧表現:無液下與大腸,大便干結難解,出現便秘。
70、3、養陰防燥的養生措施:(1)秋季多飲水,(2)走進大自然,養陰調節機體陰陽,(3)適當運動,避免大汗淋漓(4)適當潤補(5)保持室內濕度和溫度(6)防秋燥而護肝,以多食滋腎、潤肺食物(7)防胃炎上延,多食清熱潤肺食物。
71、4、養肺為要 自古以來中醫認為肺為嬌貴,喜潤惡燥。
72、肺也是人體內外氣體交換的重要通道,肺主一身之氣,司呼吸,五行中之金,為陽之中的陰臟。
73、5、 肺部的養生措施:(1)清肺:清泄肺熱,以除肺中之實熱。
74、用白茅根,無花果粉,蘆根等。
75、(2)潤肺:潤肺生津,防肺燥傷陰。
76、多用沙參,玉竹,百合等。
77、(3)補肺:補益肺氣,扶正祛邪。
78、常用太子參,黃芪,山藥等。
79、6、秋季宜養脾胃(1)秋季注意保暖,(2)宜食甘潤之物,(3)少辛多酸,(4)飲食有節,(5)適當運動,防止秋季發胖(6)將健康產品的科學應用起來。
80、7、秋季宜養神(1)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季的容平之氣,(2)保持樂觀闊達的胸襟,(3)驅除憂郁,舒緩壓力(4)多曬太陽(5)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情。
81、七、注意事項:最后提醒一下哦:秋季務必要早睡早起,穿衣也要記得適應一下秋凍哦!。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