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每日動態 > 2022-09-25 00:00:29 來源:
四面楚歌中的人物歷史人物(四面楚歌中的人物)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四面楚歌中的人物歷史人物,四面楚歌中的人物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四面楚歌,指的是遇到了困境,正面臨著腹背受敵的狀態。
2、這個成語故事背后還有一段故事呢,到底是哪個歷史人物引出的這則典故呢!咱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看看四面楚歌的歷史人物是不是大家都聽說過呢?又是不是大家熟知的呢?一、四面楚歌的歷史人物都有誰?項羽四面楚歌的歷史人物都有誰?主要說的就是項羽。
3、堂堂的西楚霸王,他也是三國時期最著名的大人物。
4、項羽生在亂世之中,家中以前曾是貴族,后來沒落了。
5、年少輕狂的他,霸王是自己封的。
6、當然,在那個時期,幾乎沒有人能夠和項羽相抗衡!?2、項羽的性格項羽是個沖動派,做任何事情之前都是做了再去想,也就是當時爽,很多時候后悔的人!這樣性格的人,是不會承認自己失敗過的,當然也不會讓自己失敗。
7、在不反思自己的情況下,還要一個勁的和別人對打!但項羽也確實是個英雄。
8、3、為四面楚歌埋下伏筆都說大丈夫能屈能伸,但是項羽卻不是這樣的人。
9、他比較的傲嬌,很有自尊心,也缺少點城府。
10、所以才會相信了劉邦所說的平分天下的決定,這也為后來的四面楚歌的典故埋下了伏筆!最終陰溝里面翻船了!二、四面楚歌的歷史典故劉邦追擊項羽項羽和劉邦原先說好的,兩方以鴻溝為界限,互不侵犯。
11、可是后來劉邦卻聽信了身邊人的規勸,勸他應該趁著這個勢頭好好的打擊一下項羽。
12、于是便開始和韓信等人往東追擊項羽的部隊。
13、后來也總算是將項羽困在了垓下!2、唱起楚歌而這個時候的項羽,彈盡糧絕,已經到了絕境了。
14、到了晚上休息的時候,聽到了帳篷外傳來了楚國的歌謠。
15、項羽心想,難不成劉邦的部隊里面全部都是楚人,為什么他們都會唱楚國的歌謠!想著想著,心里已經完全喪失了斗志。
16、3、項羽自刎項羽便開始在帳篷里面喝酒,還叫上了心愛的虞姬一起唱起了歌。
17、唱著唱著心理的防線被徹底擊垮,開始大哭起來。
18、身邊的士兵們也一個個都非常的難過,感覺到了孤立無援的地步。
19、虞姬自殺于項羽的馬前,后來項羽也在烏江邊選擇了自刎。
20、三、四面楚歌故事后續什么是四面楚歌后來,人們便用四面楚歌來形容自己到了孤立無援的境地。
21、一旦進入到四面楚歌的境地,結局一般都是悲慘的。
22、比如說一個人長期和壞人結伴,可因為游手好閑的連壞人也嫌棄他。
23、于是他便開始轉頭于別人的懷抱,別人卻不接受。
24、這種人面臨的,也正是四面楚歌的境地。
25、2、項羽死是有原因的項羽被劉邦部隊給困在垓下之中,選擇了在烏江邊自刎。
26、其實也是需要一定的勇氣的,著名詩人李清照曾經說過,項羽是令人敬佩的,他不是膽小怕事選擇的自刎,他心中是有百姓的。
27、他認為對不起江東的父老鄉親們,自己不能茍活四面楚歌的內涵項羽本紀記:項王軍壁垓下。
28、兵少食盡。
29、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
30、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然后項羽就開始棄軍逃跑了。
31、后世的看客常常把這個四面楚歌定為張良之計,以為張良以此計瓦解楚軍斗志,此為史料所無、純屬后人強加給張良的妙計。
32、實際上這個四面楚歌與草木皆兵有異曲同工之妙,突出體現了項羽的主觀感受。
33、項羽的感受是什么,食少兵疲,無力再戰,一聽到來自敵方營壘的動靜,便心驚肉跳,方寸大亂,一秒鐘也不愿意多呆,只想趕緊逃離這個地方。
34、這是個什么地方?史料說是垓下,實際上不是。
35、垓下另有其地。
36、高祖本紀記錄的楚漢決勝垓下的垓下是河南省鹿邑,不是安徽的靈璧,河南的是項羽突圍之地,安徽的是項羽最后的駐扎之地,當然最后還是突圍出去了。
37、但這兩個地方只能有一個叫垓下,是河南鹿邑的垓下不是安徽靈璧。
38、為什么否認了項羽最后是從垓下突圍的?因為楚軍不可能失敗后在漢軍的包圍圈中駐扎,漢軍又豈能容楚軍駐扎?所以楚軍一定是突圍出去,另外尋找落腳點,然后安營扎寨。
39、其實漢軍要追上并殲滅缺少糧草休整的楚軍應該毫不費事,但漢軍并不急于尋求殲滅,只是遠遠尾隨著,這樣楚軍才有機會駐扎下來。
40、剛剛駐扎的楚軍隨后就被漢軍團團圍住,項羽在漢軍的重圍中應該絕望透了,乃至于聽到漢軍唱歌都覺得受不了。
41、其實漢軍的大部分也是楚人,一是來自原先的沛公部,二是來自戰場上投降的楚軍,所以漢軍唱楚歌一點不奇怪,也根本不關張良什么事。
42、只是漢軍這樣無心的歌唱引發了項羽的恐慌,這是歌唱者沒有預料到的。
43、如果預料到了,張良或者什么其他人還真會安排一下呢。
44、一生神武的項羽虎落平川,比喪家之犬還要不如,以至于聞楚歌而開溜,溜之大吉。
45、甚至可以八卦一下,即使漢軍不四面楚歌,項羽也不敢安然睡去,還會找個其他理由開溜。
46、這個狀態的項羽,即使讓他逃脫了,他的心氣已喪,估計也不可能會卷土重來了。
47、所以這個四面楚歌與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完全是同義詞,形象而真實地反映了遭到慘敗的項羽心膽俱喪的狀態。
48、如果寫那個烏江亭的杜牧能夠體會到項羽當時的真實心境,也不會給項羽指一條出路了四面楚歌,漢語成語,讀音為sì miàn chǔ gē,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49、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50、《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
51、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52、’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
53、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
54、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
55、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
56、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57、 于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余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
58、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
59、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余人耳。
60、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
61、左,乃陷大澤中。
62、以故漢追及之。
63、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
64、漢騎追者數千人。
65、項王自度不得脫。
66、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
67、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68、今日固決死,愿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69、” 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向。
70、漢軍圍之數重。
71、項王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一將。
72、”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
73、于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
74、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
75、與其騎會為三處。
76、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圍之。
77、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
78、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79、”四面楚歌的主要人物一、四面楚歌的成語故事公元前203年12月,韓信把兵馬屯在垓(gāi,今安徽靈璧東南)下,布置了十面埋伏,要把霸王引到一個適當的地方,把他圍困起來。
80、韓信故意拿話去激霸王,讓他氣得鼻孔噴火,頭頂冒煙才好。
81、他編了四句話,叫士兵沖著楚營叫喊:“人心都背楚,天下已屬劉;韓信屯垓下,要斬霸王頭!”霸王率領十萬大軍一直沖到垓下,沒碰著韓信,一看四面全是漢兵,楚軍進入了重圍。
82、霸王帶領人馬只管向前沖,誰也抵擋不住。
83、他見了韓信,更不肯放過。
84、韓信一邊作戰,一邊后退。
85、霸王追趕了好幾里地,殺散一批,又來了一批,殺出一層,還有一層。
86、四面八方全是韓信“十面埋伏”的人。
87、霸王轉過身來,跑回垓下大營去了。
88、二、四面楚歌中的人物(都有誰)夜里,項羽聽到周圍漢營里的士兵唱的凈是楚人的歌。
89、“四面楚歌”的成語就是從這兒來的。
90、霸王吃驚不小,他說:“難道楚軍都投降劉邦了,為什么漢營中的楚人這么多呢?”說著他就在營帳里喝起悶酒來。
91、他留戀他寵愛的美人虞姬,她常常侍候在身邊;還有那匹騎了五年的烏騅馬。
92、想到這兒,霸王再也忍不住了,他悲壯憤慨地唱起自己作的詩歌來: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93、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94、這首歌的意思是:力氣拔得起一座山,氣魄壓倒天下好漢,時運不利,烏騅馬不肯走。
95、馬兒不跑怎么辦,虞姬呀虞姬,你可怎么辦。
96、項羽一連唱了幾遍,虞姬跟著一塊兒唱。
97、他唱得流下幾行眼淚,伺候他的人全都哭了,不忍心抬頭看他。
98、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西楚霸王項羽。
99、項羽他勇武過人是秦末亂世中一等一的高手,和劉邦共同抗擊秦朝后,為了爭奪帝位,二人開始了楚漢之爭。
100、雖然項羽是西楚霸王,但是為人自負不愿意聽從別人的意見,雖然當時他的實力比劉邦強大,但是劉邦卻知人善用,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之后在項羽兵力最薄弱的時候進攻。
101、當時項羽因為經過上一場的戰爭,兵力非常少,糧食也已經快要吃完了,于是劉邦讓人將已經是殘兵敗將的項羽等人緊緊圍在垓下,沒有糧食的他們,不出幾日肯定支撐不住。
102、為了讓項羽的士兵人心渙散,劉邦命包圍項羽的士兵在晚上唱起楚地的民歌,項羽等人以為周圍已都被劉邦收服,信心大失,覺得自己已經無路可逃了,而虞姬為了不拖累項羽自刎于項羽的馬前。
103、于是項羽帶著僅剩的士兵殺出了重圍,逃到了烏江邊,面對后有追兵,前有波濤江水的局面,項羽感到萬分沮喪,失敗讓項羽感覺到非常的羞辱,沒有臉面去見江東父老,于是選擇在烏江自刎一死了之。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