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每日動態 > 2022-08-22 19:54:09 來源:
塞下曲其一蟬鳴空桑林(蟬鳴空桑林)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塞下曲其一蟬鳴空桑林,蟬鳴空桑林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是唐代詩人“王昌齡”所做《塞下曲四首.其一》的詩句。
2、意思是:知了在枯禿的桑林鳴叫,八月的蕭關道氣爽秋高。
3、描繪的則是一幅內地的秋色圖:“蟬鳴空桑林”,綠色的桑林葉落杈疏,顯得冷落而蕭條,又加之寒蟬的鳴叫,更寒意大起。
4、原詩:《塞下曲四首.其一》唐代:王昌齡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5、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
6、從來幽并客,皆共沙塵老。
7、不學游俠兒,矜夸紫騮好。
8、注釋:空桑林:桑林因秋來落葉而變得空曠、稀疏。
9、2、蕭關:寧夏古關塞名。
10、3、入塞寒:一作復入塞。
11、4、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陜西一部分。
12、5、共塵沙:一作向沙場。
13、6、游俠兒:都市游俠少年。
14、7、矜:自夸。
15、紫騮:紫紅色的駿馬。
16、釋義:知了在枯禿的桑林鳴叫,八月的蕭關道氣爽秋高。
17、出塞后再入塞氣候變冷,關內關外盡是黃黃蘆草。
18、自古來河北山西的豪杰,都與塵土黃沙伴隨到老。
19、莫學那自恃勇武游俠兒,自鳴不凡地把駿馬夸耀。
20、作者簡介:王昌齡 (698—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
21、盛唐著名邊塞詩人。
22、擴展資料:此詩寫邊塞秋景,有慷慨悲涼的建安遺韻;寫戍邊征人,又有漢樂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諷喻市井游俠,又表現了唐代錦衣少年的浮夸風氣。
23、唐代邊事頻仍,其中有抵御外族入侵的戰爭,也有許多拓地開邊的非正義戰爭。
24、這些戰事給國家造成了沉重的負擔,給人民帶來極大的痛苦。
25、無休止的窮兵黷武。
26、主要由于統治者的好大喜功。
27、同時也有統治者煽動起來的某些人的戰爭狂熱作祟。
28、這首小詩,顯然是對后者的功誡。
29、詩人先以內地的秋景為襯墊,進而將邊塞的從景描寫得蒼涼之極,其用意在于暗示戰爭的殘酷和表達詩人對此的厭惡之情。
30、幽州和并州都是唐代邊塞之地,也是許多讀書人“功名只向馬上取”、“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追逐名利的地方。
31、然而,詩人從這些滿懷宏圖大志的年輕人身上看到的卻是“皆共沙塵老”的無奈結局。
32、末兩句,以對比作結,通過對自恃勇武,炫耀紫騮善于馳騁,耀武揚威地游蕩,甚至惹是生非而擾民的所謂游俠的諷刺,深刻地表達了作者對于戰爭的厭惡,對于和平生活的向往。
33、前面講的幽并客的時候,作者還沒有什么貶意,字里行間里還隱約可見對于獻身沙場壯士的惋惜之情。
34、用“游俠兒”來形容那些只知道夸耀自己養有良馬的市井無賴,作者的反戰情緒有了更深層次的表達。
35、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王昌齡(唐代邊塞詩人)王昌齡《塞上曲》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36、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
37、從來幽并客,皆共塵沙老。
38、莫學游俠兒,矜夸紫騮好。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