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每日動態 > 2022-08-19 22:33:09 來源:
滿目山河空念遠不如憐取眼前人下一句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滿目山河空念遠不如憐取眼前人下一句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出處:《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是北宋詞人晏殊所寫的一首詞。
2、全詩如下:一向年光有限身。
3、等閑離別易銷魂。
4、酒筵歌席莫辭頻。
5、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
6、不如憐取眼前人。
7、譯文:片刻的時光,有限的生命,宛若江水東流,一去不返,深感悲傷。
8、于是,頻繁的聚會,借酒消愁,對酒當歌,及時行樂,聊慰此有限之身。
9、若是登臨之際,放眼遼闊河山,突然懷思遠別的親友;就算是獨處家中,看到風雨吹落了繁花,更令人感傷春光易逝。
10、不如在酒宴上,好好愛憐眼前的人。
11、詞句注釋浣溪沙:詞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
12、雙調四十二字,五平韻。
13、一向:一晌,片刻,一會兒。
14、年光:時光。
15、2、有限身:有限的生命。
16、等閑:平常,隨便,無端。
17、銷魂:極度悲傷,極度快樂。
18、莫辭頻:頻,頻繁。
19、不要因為次數多而推辭。
20、憐:珍惜,憐愛。
21、取:語助詞。
22、擴展資料創作背景該詞具體創作年份未知。
23、晏殊性格剛簡,雖然幾乎天天過著性情中的詩酒生活,但始終對人生懷有審慎的理性態度。
24、所以歌樂相佐的宴飲生活,不僅沒有消磨掉他的精神和意志,反而使他由繁華想到消歇。
25、人生的有限與無限、離散與聚合等重大問題始終縈繞在他的腦際,這首《浣溪沙》即是晏殊在一次宴席之后所寫下的。
26、 “滿目青山空念遠,不如惜取眼前人”出自宋代詞人晏殊的《浣溪沙》。
27、意思是—— 面對遠處青山空空念懷,不如珍惜眼前的人。
28、 也就是說與其好高騖遠想些不著實際的東西,還不如珍惜眼前擁有的。
29、 2、附原文: 浣溪沙 宋·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銷魂。
30、酒筵歌席莫辭頻。
31、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
32、不如憐取眼前人。
33、 【賞析】 此詞慨嘆人生有限,抒寫離情別緒,所表現的是及時行樂的思想。
34、全詞在章法結構上下關合:下片 “滿目”句照應上片次句,因離別而念遠;“落花”句照應上片首句,因慨嘆人生短暫而傷春。
35、結句借用《會真記》中的詩句,即轉即收。
36、 “ 一向年光有限身”,劈空而來,語甚警煉。
37、 “一向”,即一晌,一會兒。
38、片刻的時光啊,有限的生命!詞人的哀怨是永恒的,那是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誰不希望美好的年華能延續下去呢?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這雖是《珠玉詞》中常有的慨嘆,而本詞中強烈地直接呼喊出來,便有撼人心魄的效果。
39、緊接“等閑”句,加厚一筆。
40、詞中所寫的,不是生離,更不是死別,而只不過是尋常的離別而已! “等閑”二字,殊不等閑,具見詞人之深于情。
41、在短暫的人生中,別離是不只一次會遇到的,而每一回離別,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詞人唯有強自寬解: “ 酒筵歌席莫辭頻”。
42、痛苦是無益的,不如對酒當歌,自遣情懷吧。
43、“頻”,謂宴會的頻繁。
44、葉夢得《避暑錄話》載,晏殊“惟喜賓客,未嘗一日不宴飲,每有嘉客必留,留亦必以歌樂相佐”,“日以飲酒賦詩為樂,佳時勝日,未嘗輒廢”。
45、“酒筵歌席”,即指這些日常的宴飲。
46、這句寫及時行樂,聊慰此有限之身。
47、過片二語,氣象宏闊,意境莽蒼,以健筆寫閑情,兼有剛柔之美,是《珠玉詞》中不可多得的佳句。
48、兩句是設想之辭。
49、若是登臨之際,放眼遼闊的河山,徒然地懷思遠別的親友;就算是獨處家中,看到風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傷春光易逝。
50、語本李嶠《汾陰行》:“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作者不欲刻意去傷春傷別,故要想辦法從痛苦中解脫出來。
51、吳梅《詞學通論》特標舉此二語,認為較大晏的名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勝過十倍而人未知之。
52、吳氏之語雖稍偏頗,而確是能獨具慧眼。
53、此處“滿目山河”二語,“重、拙、大”兼而有之,《晏殊》中僅此而已。
54、 “不如憐取眼前人!”意謂去參加酒筵歌席,好好愛憐眼前的歌女。
55、作為富貴宰相的晏殊,他不會讓痛苦的懷思去折磨自己,也不會沉湎于歌酒之中而不能自拔,他要“憐取眼前人”,也只是為了眼前的歡娛而已,這是作者對待生活的一貫態度。
56、 本詞是《晏殊》的代表作。
57、詞中所寫的并非一時所感,也非一事,而是反映了作者人生觀的一個側面: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無常;慨嘆空間和時間的距離難以逾越,慨嘆對已逝美好事物的追尋總是徒勞,在山河風雨中寄寓著對人生哲理的探索。
58、詞人幡然感悟,認識到要立足現實,牢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
59、 這首詞又是《珠玉詞》中的別調。
60、大晏的詞作,用語明凈,下字修潔,表現出閑雅蘊藉的風格;而在本詞中,作者卻一變故常,取景甚大,筆力極重,格調遒上。
61、抒寫傷春念遠的情懷,深刻沉著,高健明快,而又能保持一種溫婉的氣象,使詞意不顯得凄厲哀傷,這是本詞的一大特色。
62、 3、作者簡介: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撫州臨川人。
63、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
64、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臨淄公,謚號元獻,世稱晏元獻。
65、 晏殊以詞著于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并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
66、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67、唐·李嶠作《汾陰行》詩云:“山川滿目淚沾衣”。
68、唐·元稹作《鶯鶯傳》,鶯鶯作詩云:“還將舊時意,惜取臉前人。
69、”【北宋詞人晏殊】化用古句作【《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銷魂。
70、酒筵歌席莫辭頻。
71、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
72、不如憐取眼前人。
73、 “滿目山河空念遠,不如憐取眼前人。
74、”意為與其面對遠處青山空空念懷,不如珍惜眼前的人。
75、也就是說與其好高騖遠想些不著實際的東西,還不如珍惜眼前擁有的。
76、唐·李嶠作《汾陰行》詩云:“山川滿目淚沾衣”.唐·元稹作《鶯鶯傳》,鶯鶯作詩云:“還將舊時意,惜取臉前人.”【北宋詞人晏殊】化用古句作【《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滿目山河空念遠,不如憐取眼前人.”意為與其面對遠處青山空空念懷,不如珍惜眼前的人.也就是說與其好高騖遠想些不著實際的東西,還不如珍惜眼前擁有的. 浣溪沙 【宋】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閑離別易銷魂. 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 落花風雨更傷春. 不如憐取眼前人. 光陰短若片刻,人生短暫有限.尋常的一次次離別,虛擲了年光,實非等閑之事,怎能不黯然銷魂呢.既然離別已令人無奈,酒筵歌席就不須推辭,莫厭其頻繁,正好借酒澆愁,及時行樂.看到風雨落花,更添傷春之思.說明念遠于事無補.。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