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每日動態 >

    中醫典籍難經是誰寫的(中醫典籍)

    2022-08-19 00:01:28 來源: 用戶: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中醫典籍難經是誰寫的,中醫典籍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十星的中醫典籍:《素問》,《靈樞》,《傷寒論》,《金匱要略》九星的中醫典籍:《溫病條辨》,《內外傷辨惑論》,《內科摘要》,《外科發揮》,《溫熱論》,《景岳全書》,《正續名醫類案》,《脾胃論》,《蘭室秘藏》,《正體類要》,《張氏醫通》八星中醫書籍:《舊德堂醫案》,《傷寒來蘇集》,《臨證指南》,《醫學衷中參西錄》,《陸氏三世醫驗》,《寓意草》,《丹溪心法》,《馮氏錦囊》,《溫熱經緯》,《王孟英醫案》,《醫宗必讀》,《雜兵源流犀燭》,《證治匯補》,《格致余論》,《局方發揮》,《宣明論方》,《醫學心悟》注意看一下圖中兩冊中醫書籍左上角,回答中的所有中醫書籍在均出自基內,且內中都有電子書的中醫書籍可看點評一下這些中醫書籍:《溫病條辨》《溫熱論》有人說現在人沒多少溫病,所以條辨不重要,其實只是醫生沒研究過溫病,不覺得該用而已。

    2、比如桑杏湯,沙參麥冬湯,桑菊飲都非常常用,包括宣痹湯,加減復脈湯,加減木防己湯也都常用,關鍵在于會不會用,想不想得到。

    3、《景岳全書》我極愛讀景岳全書,景岳因雜癥謨偏于補陰而被詬病,其實景岳哪里算偏,如《醫貫》,《雜癥會心錄》才能叫偏,景岳教人八綱辨證,教人治病求本,教人重視補虛,教人少開大方,我毫不諱言,這是對我影響最大的書。

    4、《正續名醫類案》讀一讀這種綜合性的醫案,可以學到各家所長,因此這本書尤其重要,我更愛讀續一些。

    5、《脾胃論》,《蘭室秘藏》李東垣真的很神,方子神,議論神,配伍神。

    6、對內經陰虛的發揮,及對脾胃的論述,被大多數醫家認為是開千古不傳之秘,我也這樣認為。

    7、《內外傷辨惑論》用我自己的一個醫案來表述我的觀點吧。

    8、余摯友某,疇昔自訴頭痛,咽癢,腹脹,失眠。

    9、余診之,脈沉而弱,曰:此氣也。

    10、以四七湯合七氣湯加檳榔,大腹皮。

    11、七日服用不過四劑,而氣順咽清,頭痛大減。

    12、余詢其僅服四劑之故,其曰:七日以來大醉三次,是以未飲。

    13、《內科摘要》,《外科發揮》,《正體類要》等薛立齋是中醫歷史上的關鍵角色,他講的方劑,每個方貢獻,我都恨不能背下來,對藥物的理解也是巔峰水平。

    14、當然最最關鍵的是醫案,其實也備受詬病,即便大家如李冠仙也會對薛一男子,一婦人這種語焉不詳的記載發起抨擊。

    15、但即便如此,薛氏醫案的詳實,和通過補虛治療大病的思路也可稱震古爍今,就看你能不能識證了。

    16、《張氏醫通》張璐是明末清初極耀眼的大家,同時代的傅青主,呂留良,高鼓峰也都毫不遜色,但成就最高的反而是張璐,醫通極厚,極能擴寬思路,而且百家理論無不摘錄,足稱王道。

    17、所以這種書更要反復看,反復抄。

    18、明清醫家但凡不剛愎自用,能夠盡得百家之長的,都是大家,不可忽視。

    19、《馮氏錦囊》這本書包羅萬象,包括兒科婦科,這本書講的也很全面,甚至馮兆張被尊為兒科大師。

    20、錦囊中的藥性講的也極好,而且沒有那么多裝的色彩,八星群書,錦囊第一,足稱完備。

    21、《溫熱經緯》《王孟英醫案》溫病有多重要,這兩本就有多重要,甘寒養陰,輕可去實,重視津液等等。

    22、四明稱傷寒論全書都在提醒醫生要重視津液,王孟英用詳實,豐富的醫案告誡我們溫病學的不可或缺,與薛立齋作摘要異曲同工,不過讀這本書不能走入誤區。

    23、醫生不能撇開莫須有的門路之見,妄學醫。

    24、《醫宗必讀》這本書算是指路明燈,但凡李中梓寫的,都非常經典,無論醫論,脈學,還是藥理,內科,都極有過人之處,我連個尤其也寫不出來,足見這本書之經典。

    25、最可惜的是,必讀中的內科太少了,真的意猶未盡。

    26、另外,用這本書學傷寒也蠻不錯。

    27、《雜兵源流犀燭》這本書與醫通可謂雙璧,一句廢話都沒有,全是干貨,不過恐怕老沈也未必能夠全部記住,最后的還是作為工具書,天天翻看,開發思路。

    28、《證治匯補》《舊德堂醫案》我極贊賞李用粹,李很少用成方,頂多選一個小方打底,然后根據病人的病情加減用藥,這是最高明醫生的選擇,也是最難達到的境界。

    29、這本書我抄的次數最多(除脈學書),基本每天上班都帶,《傷寒來蘇集》柯琴是一位神人,極聰慧,解古方也解的極妙。

    30、傷寒的注解我基本讀完了,還是推薦這一本,別的我都不會再提,特別是近人的著作,免得打口水仗。

    31、歷代醫家治病,但凡多讀過基本醫案,也不會說出六經與經絡無關這樣的話,言盡于此。

    32、《臨證指南醫案》這是一本極不適合初學者或者半瓶水的書,認真學的,讀了自然能發掘奇妙,不過還是可惜太過語焉不詳,但頂級中醫治病大略如葉天士,能夠留下這本書,就已經幸甚,我推薦讀原書,徐靈胎有太多稀奇古怪的想法。

    33、《醫學衷中參西錄》是個中醫,應該沒有不讀這本的,只是可惜這本書并不全面,不過但凡講到的都足可效仿,只是白璧也有微瑕,千萬別盡信一家之言,白術山藥必用生,我是不信的。

    34、沒人不喜歡這本書,張的新方我也常用。

    35、《陸氏三世醫驗》脈學是中醫中璀璨耀眼的寶珠,如果不能精通,那就是方證對應,和朱丹溪批評過的局方之學并無不同,這本書是學習脈學,研究古人醫案最重要的一本書之一,而且大家的書都是精品,遠非剛愎自用者可比。

    36、《寓意草》喻嘉言是個愛秀的人,歷史上這種人多數不行,喻嘉言是個例外,喻氏最重要的三本書,只有這一本成就最高,講理頗精,議論有理。

    37、不過喻也有過于自信而輕視諸老的弊端,讀一讀就明白了,這本讀起來偏費勁些,也隱晦些,但又很重要。

    38、《丹溪心法》《格致余論》《局方發揮》心法這本書,算內科,總結的很到位,不過后世醫家,特別是我之前寫到的書都有更詳盡的總結,所以一般不讀也是可以的,不過我之前推薦的,我也只是讀過兩遍,并未太深入。

    39、《格致余論》有得說,作為醫論醫案的結合,而且又不長,說一句必讀不為過。

    40、我讀的第一本古書,就是高三逛書店買的這本,對我來講,感情蠻深,其實這本書不太適合初學者,我當時只能當故事書讀,我讀過不下二十遍,自己想當然的評論都一大堆,現在看來笑掉大牙。

    41、至于《局方發揮》肯定沒有八星的必要,但也很薄,而且講了很重要的道理,半天看完不虧。

    42、《宣明論方》四大家的書,我只有劉河間的讀不進去,唯一讀進去的就是這本,劉將內經的薄厥,痿痹,風瘧等擴充治法,不可謂不精,讀了能更有助于理解素問,理解方藥,完素極擅長內經,而且不是理論上的擅長,所以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43、其他的書,我認真研究后再補充。

    44、《醫學心悟》我一直在想,這本書夠不夠八星,確實這本書太過簡略了,只有傷寒講的豐富,但世上懶人是很多的,不想多讀書,那就讀這本,不僅是個初學,哪怕學富五車也能從中學到很多,比如加味甘桔湯,止嗽散,益母勝金丹,啟膈散都足稱神劑,而且醫論和傷寒都講的極好,好過當代全部。

    45、所以八星是很值得的,切不可忽視。

    46、《黃帝內經》 《神農本草經》 《雷公炮炙論》 《唐新修本草》 《日華子諸家本草》 《開寶本草》 《本草圖經》 《經史證類備急本草》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拾遺》 《珍珠囊》 《湯液本草》 《滇南本草》 《本草備要》 《黃帝八十一難經》 《傷寒論》 《名醫別錄》 《周易參同契》 《肘后備急方》 《備急千金要方》 《外臺秘要》 《濟生方》 《三因極-病證方論》 《傷寒明理藥方論》 《靈樞經》 《針灸甲乙經》 《針灸大成》 《奇經八脈考》 《圣濟總錄》十星的中醫典籍:《素問》,《靈樞》,《傷寒論》,《金匱要略》九星的中醫典籍:《溫病條辨》,《內外傷辨惑論》,《內科摘要》,《外科發揮》,《溫熱論》,《景岳全書》,《正續名醫類案》,《脾胃論》,《蘭室秘藏》,《正體類要》,《張氏醫通》八星中醫書籍:《舊德堂醫案》,《傷寒來蘇集》,《臨證指南》,《醫學衷中參西錄》,《陸氏三世醫驗》,《寓意草》,《丹溪心法》,《馮氏錦囊》,《溫熱經緯》,《王孟英醫案》,《醫宗必讀》,《雜兵源流犀燭》,《證治匯補》,《格致余論》,《局方發揮》,《宣明論方》,《醫學心悟》。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分享:
    最新文章
  • 成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