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每日動態 > 2022-08-18 12:36:15 來源:
朱簡介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朱簡介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
2、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
3、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
4、朱熹是“二程”(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派”。
5、朱熹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后的又一人。
6、朱熹十九歲考中進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做官清正有為,振舉書院建設。
7、官拜煥章閣侍制兼侍講,為宋寧宗皇帝講學。
8、朱熹著述甚多,有《四書章句集注》《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說》《周易讀本》《楚辭集注》,后人輯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語象》等。
9、其中《四書章句集注》成為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10、擴展資料:他把儒學精華和自身的教育思想融入到家規家訓之中,對朱子后裔影響深遠。
11、《朱子家訓》是朱熹晚年留給后世子孫的一篇著名家訓。
12、全文短短三百余字,講述了個人在家庭和社會中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精辟闡明了修身立德治家之道。
13、家訓以簡樸的語言,勾勒出富含哲學思辨的道德倫理思想,是朱熹關于治家方面的一篇重要著作。
14、通篇家訓文句工整對仗,言辭清晰流暢,富有感召力和深厚的人生智慧。
15、《朱子家訓》是治家理論的總綱,后世多有所發揮與闡述,如明末清初朱氏后裔朱柏廬便在《朱子家訓》的基礎上,寫出了《朱柏廬治家格言》。
16、朱熹送長子朱熟去婺州金華(今浙江省金華市)求學時,還曾寫過一封家書《訓子從學帖》(又名《與長子受之》),在家書中語重心長教育朱熟勤學習、交益友,一片殷殷之情,愛子之意躍然紙上,成為家書名篇。
17、此外,朱熹為訓導子弟還曾編訂一本《童蒙須知》(又名《訓學齋規》),從穿衣飲食、說話走路、讀書寫字等方面教育子弟從小就要在生活和學習方面養成良好習慣。
18、此書后來成為重要的蒙學課本之一。
19、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朱熹朱熹(1130—1202)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詩人、教育家、文學家。
20、漢族,行五十二,小名沈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州病叟、云谷老人,諡文,又稱朱文公。
21、南宋理學家,理學的集大成者,被尊稱為朱子。
22、別號紫陽,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僑寓建陽(今屬福建)崇安。
23、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間為福建政和縣尉,,僑寓建陽(今屬福建)崇安,后徙考亭。
24、其父朱松,進士出身,歷任著作郎、吏部郎等職,因反對秦檜妥協而出知饒州,未至而卒。
25、此時朱熹14歲,遵父遺命,師事劉子□等人,隨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
26、19歲[紹興十八年(1148)]時,以建陽籍參加鄉試、貢試。
27、榮登進士榜。
28、歷仕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獄公事、秘閣修撰等職。
29、后由趙汝愚推薦升任煥章閣侍制、侍講。
30、慶元三年(1197),韓侂胄擅權,排斥趙汝愚,朱熹也被革職回家,慶元六年病逝。
31、嘉定二年(1209)詔賜遺表恩澤,謚曰文,尋贈中大夫,特贈寶謨閣直學士。
32、理宗寶慶三年(1227年),贈太師,追封信國公,改徽國公。
33、是程朱學派的主要代表,詩作有《觀書有感》《春日》《泛舟》等著名詩作 朱熹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他繼承了北宋程顥、程頤的理學,完成了客觀唯心主義的體系。
34、認為理是世界的本質,“理在先,氣在后”,提出“存天理,滅人欲”。
35、朱熹學識淵博,對經學 、史學、文學、樂律乃至自然科學都有研究。
36、其詞作語言秀正,風格俊朗,無濃艷或典故堆砌之病。
37、不少作品的用語看得出都經過斟酌推敲,比較講究。
38、但其詞意境稍覺理性有余,感性不足,蓋因其注重理學的哲學思想故也。
39、 朱熹自幼勤奮好學,立志要做圣人。
40、李侗曾贊揚他:“穎悟絕人,力行可畏,其所詫難,體人切至,自是從游累年,精思實體,而學之所造亦深矣”。
41、并說朱熹“進學甚力,樂善畏義,吾黨罕有。
42、”(《年譜》卷1)。
43、其仕途生涯多艱,做官清正有為 。
44、朱熹一生從事理學研究,又竭力主張以理學治國,但卻不被當道者所理解。
45、朱熹既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又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
46、他一生熱心于教育事業,孜孜不倦地授徒講學,無論在教育思想或教育實踐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47、朱熹(1130~1200)字元晦,號晦庵,又號稱晦翁,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福建尤溪縣)。
48、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詩人、哲學家。
49、宋高宗紹興十八年(1148)中進士,歷任泉州同安縣主簿,知漳州、知潭州、煥章閣待制兼侍講等職。
50、平生不喜為官,致于理學,著書立說。
51、仕宦七載,立朝僅46天,任祠官達23年,待職、無職或罷職16年,一生主要的時間(約四十年)在福建武夷山,廬山白鹿洞書院講學。
52、晚年卷入當時進行的政治斗爭,被奪職罷祠,其學被定為“偽學”,其人也被定為“偽學首魁”,直到去世之時“罪名”尚未解除。
53、但朱熹死后不久,“黨禁”解弛,朱熹的地位開始日漸上升,最終成為配享孔廟的“孔門十哲“之一。
54、其思想學說從元代開始成為中國的官方哲學,不僅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傳統思想文化,而且還遠播海外,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55、 朱熹學識淵博,著述極豐,對經學 、史學、文學、樂律乃至自然科學都有研究。
56、全祖望在《宋元學案》中稱他“致廣大,盡精微,綜羅百代矣”,并非溢美之虛語。
57、朱熹著作中最重要、最有影響的,除《四書集注》外,當推《朱文公文集》、《朱子語類》、《朱子家禮》。
58、 朱熹也善書法,名重一時。
59、明陶宗儀《書史會要》云:“朱子繼續道統、優入圣域,而于翰墨亦工。
60、善行草,尤善大字,下筆即沉著典雅,雖片嫌寸楮,人爭珍秘。
61、”熹(xī )(1130-1200年)中國南宋著名思想家。
62、字元晦,后改仲晦,號晦庵。
63、別號紫陽,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漢族人。
64、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間為福建政和縣尉,后寓居福建。
65、朱熹出生于福建尤溪,14歲喪父,隨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
66、紹興十八年(1148)中進士,歷仕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獄公事、秘閣修撰等職。
67、后由趙汝愚推薦升任煥章閣侍制、侍講。
68、慶元三年(1197),韓侂胄擅權,排斥趙汝愚,朱熹也被革職回家,慶元六年病逝。
69、嘉定二年(1209)詔賜遺表恩澤,謚曰文,尋贈中大夫,特贈寶謨閣直學士。
70、理宗寶慶三年(1227年),贈太師,追封信國公,改徽國公。
71、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
72、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
73、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