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每日動態 > 2022-08-17 19:51:07 來源:
大熊貓咬人嗎圖片(大熊貓咬人嗎)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大熊貓咬人嗎圖片,大熊貓咬人嗎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大熊貓會咬人,而且在野外和飼養場所都發生過咬人的事件。
2、我是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常年志愿者,經常從各個渠道去了解熊貓的信息。
3、就熊貓咬人來說,我也觀察過幾次。
4、野生大熊貓一般來說生性害羞,遇到人類通常都是主動回避。
5、熊貓聽覺嗅覺發達,往往在人還沒有發現它們蹤跡的時候就遠遠躲避了。
6、這也是許多常年和野生熊貓為鄰的山民也很少直接看到熊貓的主要原因。
7、野生熊貓有時候會造訪山區農家,甚至來到山腳下人比較多的村鎮。
8、這其實都是一些偶然事件,并非熊貓對人有多少興趣。
9、這個時候人們只要不去逗弄它,或者故意擋住它的去路,它也絕不會傷人,沒多久就自己回到山里去。
10、反之,人們就很有可能領教能夠咬開竹稈的鐵齒銅牙有多厲害。
11、那樣造成的傷害完全是人自找的。
12、我堅決反對逗弄動物,即使是飼養的馬牛羊,陌生人也最好不要隨意去接近。
13、任何一個動物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間,不容隨意侵犯。
14、在圈養條件下,熊貓通常給人一種溫文爾雅平和親近的感覺,好像即使和人長期接觸也不會傷人。
15、其實這完全是假象。
16、熊貓生性孤獨,領域性相當強。
17、它所在的地方就是它的家,覺不允許人輕易侵犯。
18、每年春天,公熊貓之間比武招親的場景一點都和可愛不沾邊,完全是兇狠的打斗。
19、可以想象,如果它們和人這樣打起來那是什么后果。
20、野生熊貓生活的空間大,見到人可以輕易回避。
21、而在圈養條件下它們空間小,容易產生緊張感,甚至發生應激反應。
22、來來回回急速轉圈和搖頭晃腦等不正常動作就是應激反應的典型體現。
23、同樣,如果這時候有人隨意走進來,也會對它產生強烈刺激,激發它原始的自衛本性。
24、母熊貓帶著小熊貓的時候,為了護子,有時候也會變得敏感急躁。
25、這個時候如果有人隨意接近母熊貓,也有可能會受到攻擊。
26、為了減輕熊貓的緊張感,各個圈養場所一般都是盡量減少飼養員和熊貓的直接接觸,讓它們自己呆著。
27、有時候飼養員對熊貓做一些豐容訓練,目的是避免出現不正常的應激反應,保證它們的心理健康。
28、熊貓在幼年的時候咬人和成年以后有所不同。
29、幼年熊貓相對頑皮好動,相互之間也經常咬著玩。
30、它們皮毛粗厚不在乎,可是人卻受不了。
31、我觀察到飼養員和半歲以上的幼年熊貓在一起的時候都比較小心,多多少少避開它們的前爪和嘴巴。
32、幼年熊貓個性不同,有的特別活潑好動的經常對飼養員連抓帶咬,不過那只是嬉戲玩耍,并非真心傷人。
33、隨著時間推移,到了兩歲以上,熊貓自身的個性突出,領域性增強,飼養員就不能直接接近它們了。
34、熊貓會咬人,但都是特定時候和特定場合。
35、人們完全可以輕易避免。
36、在動物學上,大熊貓屬食肉目。
37、大熊貓的古代名稱有貘、白豹、虞等。
38、在200多萬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100萬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貓已經廣布于我國南半部,組成了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今天該動物群的許多種已經絕滅,而大熊貓卻一直活下來,所以大熊貓有“活化石”之稱。
39、大熊貓以竹類為主食,從食性看似乎應該劃入“草食動物”之列。
40、然而以其消化道的解剖、生理特點以及物種進化的觀點來分類,它們卻是道道地地的肉食動物。
41、在科學分類中,大熊貓屬于哺乳動物綱、食肉動物目。
42、你看,如此可愛的大熊貓竟與虎豹豺狼等猛獸同屬一個大家族。
43、大熊貓的祖先是名副其實的肉食動物:有尖銳發達的犬齒、較短的腸道和肉食動物的消化生理特點,大熊貓在進化過程中仍保留了祖先的這些特點。
44、只是由于生存環境發生了很大改變,它們為了生存,食性和習性必須適應環境。
45、漸漸地,它們退居深山竹林,適應了低營養、低消化率的竹類,過著與世無爭的隱士生活。
46、于是,現代的大熊貓就變成了吃草的“肉食動物”。
47、事實上,在肉食動物家族的進化史中,隨著環境變化而改變食性的“大有人在”。
48、與大熊貓血緣非常接近的熊類,也變成了葷素不論的“雜食動物”---------------------------------------------由此看來,大熊貓的祖先是捕獵的。
49、只是現在退化了,但我想一定保留了些祖先的野性。
50、現在自然界的大熊貓偶爾也會捕獵些小型動物來滿足蛋白質的需求。
51、人公飼養的大熊貓也會經常喂些肉類食物以及蛋糕等谷物。
52、我想如果一個很餓得大熊貓遇到一個孩子吃掉的可能性比較大。
53、至于生氣了肯定會咬人的。
54、一方面他本來就是食肉動物,另一方面再溫順的動物遇到威脅或者生氣的時候大多會咬人呢。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