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每日動態 >

    北京中考兩考合一是什么意思(北京中考畢業會考兩考合一)

    2022-08-07 22:48:09 來源: 用戶: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北京中考兩考合一是什么意思,北京中考畢業會考兩考合一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3月24日,北京市教委制定了《北京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強調2021年起北京市將中考和畢業考兩考合一。

    2、根據國家《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設定的12門科目全部納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范圍,實行全科開考、隨教隨考。

    3、?按照國家《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課程設置是12門科目,分別是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體育與健康、藝術(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和勞動技術),如北京市這次實施“兩考合一”就把音體美、特別是信息技術成績納入考核成績,這是開了一個好頭,對于帶動邊遠山區學校有較好的引領作用。

    4、?北京市的這種模式,可以讓學生在初中生涯將全科學習,信息技術這些科目被重視起來是一件好事,隨著物聯網的新速發展,傳統的教育模式在未來10年以后學生們很難適應生存,簡單來說隨著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大學畢業就業很難,沒有很好的信息處理能力和技術能力將被淘汰。

    5、所以在初中將信息技術綜合實踐課程納入考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操作能力和對新時代下信息技術的初步認識。

    6、? 而“兩考合一”模式,對于學生是好的,這樣可以讓學生全心投入學習,以往分開考試,很多學生在畢業會考考試中成績不好,就存在放棄的心態。

    7、同時這種模式,學生在完成每門科目課程內容學習后參加該科目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實行隨教、隨考、隨清。

    8、其中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和勞動技術)學完即考。

    9、地理、生物考試安排在八年級第二學期末,體育與健康、藝術(音樂、美術)考試安排在九年級第二學期,語文、數學、外語(筆試)、道德與法治、歷史、物理、化學考試安排在九年級第二學期末。

    10、以往比如生物、地理八年級學完參加期末考試就行,不參入最終畢業會考的成績,很多學生覺得不重要,反正不算考核,就不去好好學,導致這些課程的知識都不能被學生較好的認知。

    11、音體美也被認為是副科,這些課程長期被其他任課老師霸占,其實每個人興趣愛好是不一樣,只有認真開展這些課程,才能發掘學生的特長,也許學生成績不是很好,但他體育非常有天賦,如果不在體育課中發現,是不是被埋沒了,毀了學生的一生。

    12、盡管《辦法》中提出,除了語數外,體育與健康、道德與法制、以及物理是必須計入中招成績外,按照文理兼顧的原則從歷史和地理擇優一門,化學和生物中擇優一門;但是,不要忘了,既然兩考合一,也就表示在初三也還要學習生物和地理兩門課程。

    13、那么,初中生在學業上是不是會更加艱難呢?其實,答案是肯定的,用數學的方法也能簡單地得出結論來。

    14、畢竟是多了兩門課程要加到中考一起,初三的這一年原本的課程表里面,也要多加這兩門課程的課時,這就要從原本就緊張的學業當中榨出時間給這兩門課程騰地方。

    15、當然,也可以不用這么說,只是原來就有這么多課程的初二學生,到初三的時候享受不到少兩門課程的樂趣了。

    16、北京中考畢業和會考合一的意思就是,原來是分初中畢業考試和升學考試兩個考試的,現在把這兩個考試合二為一,也就只需要參加一次考試即可。

    17、這個在很多地方早就已經合一了。

    18、據北京市教委消息,隨著中考時間拉近,北京市教委日前制定了《北京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強調2021年北京市畢業會考和中考將首次兩考合一,新方案從2018年入學初一新生開始實施。

    19、現在的初二學生按計劃將于本學期末參加地理、生物兩門科目學業水平考試。

    20、圖片來源:新京報報道“兩考合一”、“全科開考”,是2016年發布的《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下文簡稱新中考改革意見)的明確要求。

    21、北京新中考改革方案,是對教育部新中考改革意見的具體落實。

    22、推進“兩考合一”的目的,是通過實行“一考多用”,減輕考生的負擔。

    23、而在筆者看來,要真正全面減輕學生的負擔,還需要對中考錄取制度進行改革,結合初中綜合素質評價,建立多元評價體系。

    24、所謂“兩考合一”,就是初中畢業考(也稱為會考)、高中招生考(傳統的中考)合為初中學業水平考試。

    25、各地在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中自主確定“4(語數外體4門)+X(在語數外體科目之外選擇不少于4門學科,如物理、化學、歷史、政治等)”門學科考試成績作為高中學校招生的依據。

    26、對于新中考的“兩考合一”,曾有媒體錯誤地解讀為取消中考,而其實,中考依舊存在。

    27、“兩考合一”也并非全新的做法,多年前我國就有不少地區實行“兩考合一”。

    28、教育部發布的新中考改革意見,是要求全國各地都實行“兩考合一”。

    29、在之前,北京學生要先參加初中畢業考,通過之后,初中畢業,初中畢業考由各區縣組織,難度并不大。

    30、很多學校、學生把它作為一次模擬考對待。

    31、在初中畢業考之后,還有中考,各高中學校按這次中考成績錄取。

    32、納入中考的科目,相當于要考兩次,初中畢業考考一次,中考再考一次。

    33、“兩考合一”對于學生來說,無疑減少了一次考試。

    34、但“兩考合一”,也有爭議。

    35、主要的反對意見集中在初中畢業考試屬于合格評價考試,考生合格就達到畢業要求,而高中招生考屬于選拔性考試,把兩者合在一起,功能比較模糊,可能提高了合格考難度,又降低選拔功能。

    36、兩考合一就是將初中畢業、高中招生統一規范為“初中學業水平考試”。

    37、這樣的改革有好處也有弊端一,盡管有專家解讀稱,此項舉措不能稱為“取消中考”,因為很多地方已經這樣做了。

    38、但第一,還有很多地方沒有這樣做,以致我們仍會感到每年的中考還是生活中的一次大事件;第二,如果考試形式與中考有明顯不同,實質上還是“取消”;第三,怎么在文字上定性并不重要,關鍵要看其效果和影響。

    39、很長時間以來,中考與高考都是決定考生命運的重要大考,是學生階段,乃至整個人生的最重要的兩次考試。

    40、盡管對這兩次大考的詬病一直不絕于耳,但因為相對而言,這是憑實力取勝的相對最為公平的競爭,如果取消會帶來更大的副作用,所以人們只能對高考、中考愛恨交加,且絕大多數人都要繼續忍受,并力圖使自己或自己的孩子在考試中取得盡可能好的成績。

    41、在這樣的背景下,江西省也好,其他地區也罷,實行“兩考合一”,確實堪稱一種改革實踐。

    42、二,“兩考合一”自然有其合理的一面。

    43、最重要的是有利于中學教育的連續性和完整性,有利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有利于學生的培養和發展。

    44、曾幾何時,初中畢業考試與高中招生考試不僅分開進行,而且是不同的套路,從而壓縮了初中階段有限的學習時間。

    45、而在高考的指揮棒下,中考不僅在相當程度上以未來的高考為目標,且過早地將學生分為三六九等,并將其未來的人生帶入過早設定的軌道中,使中學后半時段的軌跡只能沿著預設的軌道前行,并使學生通過自己努力改變軌跡的可能性變小。

    46、三,但有一利必有一弊。

    47、“取消中考”或稱“兩考合一”如同取消高考一樣,其最大的弊端和危險在于,確保相對公正、分數(確切說,是分數線)面前人人平等的制度、機制如何保證?這是決定其能否順利進行并由點及面的關鍵。

    48、人與人的差異是一個客觀存在。

    49、在一定時間內,優質教育資源也依然是有限的。

    50、而從江西省目前發布的信息看,高中階段依然要招生錄取,不過其學科成績來源于學業水平考試而已。

    51、顯然,無論怎樣設計和實施,學業水平考試不可能像中考那樣統一考試、封閉閱卷,學校和教師有了更大的選擇權和決定權。

    52、那么,如何使之科學合理?如何做到公平公正?且無疑,后者比前者更為重要和關鍵。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分享:
    最新文章
  • 成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