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每日動態 > 2022-08-07 20:45:11 來源:
梁山伯與祝英臺片段十八相送(梁山燈戲)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梁山伯與祝英臺片段十八相送,梁山燈戲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約在1506年至1521年,梁平民間燈班的玩燈和秧歌戲綜合了玩燈的舞蹈動作與秧歌戲的說唱表演形式,形成了梁山燈戲,外地人稱“梁山調”,本地人叫“端公調”、“包頭戲”。
2、新中國成立前,女角由男性扮演,俗稱“包頭”。
3、它來源于群眾的生產、生活實踐,吸取了梁平民間藝術的精華。
4、梁山鑼鼓是梁平民間的打擊樂,它節奏明快,聲韻變換奇特,頗有現代搖滾的氣勢。
5、在舊時梁山,每年都要舉行民間鑼鼓大賽,而老百姓的紅白喜事,更要借喧天的鑼鼓張揚。
6、梁山鑼鼓最終演變成了梁山燈戲的鬧臺鑼鼓。
7、梁山燈戲將本地民間文學、民間歌舞、民間音樂、民間美術、民間雜耍的精華融為一體,形成了神奇的特色。
8、它同時具備了梁山農民口頭文學的風采,民歌、薅秧歌的音律,花燈、車車燈的舞姿,年畫、蘭花印布的美術效果,以及民間雜耍的技巧。
9、梁山燈戲在發展的過程中,其主要聲腔形成了一個自南嶺到秦嶺峨眉至武夷山縱橫幾十萬平方千米,跨越影響四川、湖北、湖南、江西、閩西、陜南、豫西南、皖南、黔東、桂北、粵北等11個省區數百個縣,滲透幾十個戲曲劇種的梁山調腔系,這在地方戲曲聲腔中是首屈一指的,也是全國稀有劇種中極為罕見的。
10、梁山燈戲的唱詞主要來源于梁山竹枝詞,又名“竹枝歌”。
11、梁山竹枝詞系唐代教坊曲名,具有語言通俗音調輕快的特點,內容上多詠當地風土人情和兒女柔情,為文人墨客所喜愛,競相效仿,最后形成了梁山燈戲戲曲唱詞的表現形式。
12、梁山燈戲唱腔來源于薅秧歌。
13、梁山縣盛產水稻,薅秧季節,薅秧鑼鼓伴著薅秧歌聲,響徹田野。
14、農民在薅秧間隙,唱著薅秧歌扮演民間喜劇人物故事自娛自樂。
15、而據專家考證,梁山燈戲胖筒筒腔之燈弦腔的原胚,正是秧歌戲的骨干腔調。
16、梁山燈戲還有部分唱腔來源于梁山調。
17、梁山調就是梁山人在山坡、田野吼唱的勞動號子、山歌、薅秧歌腔調,被民間藝人采納,伴隨花燈表演,演唱故事情節。
18、這種調子,特別擅長敘事抒情,因此在民間廣為流傳,影響了四川、云南、貴州、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河南、陜西等省的戲曲音樂,形成了梁山調腔系。
19、梁山燈戲,在聲腔、樂器、表演形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20、表演特點為“嬉、笑、鬧”與“扭、拽、跳”;唱腔由胖筒筒﹒燈弦腔、神歌.高腔、小調.時曲三類組成。
21、燈弦腔比較獨特,系梁平特產。
22、樂器主要為二胡、笛子、嗩吶、鑼鼓等民間樂器。
23、它具有農民口頭文學的風采,民歌、薅秧歌的音律,花燈、車車燈的舞姿和民間雜耍的技巧,是表現巴渝民間風情的綜合藝術。
24、梁山燈戲均采用民眾性題材。
25、梁山燈戲的演編者,過去都是又種莊稼又演戲的農民,他們都善于編演自己熟悉的山鄉風情、田園牧歌、家庭趣事、民間逸聞。
26、劇中人物多是村姑、農夫、樵夫、侍從幫工、小手藝人,以及算命瞎子、懶漢浪子、和尚乞丐等地地道道的下里巴人。
27、這無疑使廣大的觀眾產生親近感,取得共鳴的效果。
28、如有段梁山燈戲是這樣唱道:想做官想起了貓兒毛病,捐一千大銀子還未擱平。
29、人說是當老爺要有學問,我拿本三字經認之不清……梁山燈戲明顯繼承了民間娛樂活動通俗易懂、輕松活潑、詼諧風趣、笑料層出不窮的傳統,建立起了以喜劇為主體的燈戲劇目寶庫。
30、梁山燈戲劇目無論是傳統的還是新編的,多是嬉鬧性的生活小品。
31、梁山燈戲不局限于戲曲“手、眼、身、法、步”五功,它有自身的表演特色,就是特別好動。
32、這種好動又不同于輕歌曼舞,而是熱烈、放縱、甚至粗野。
33、尤其是女角,她在臺上不知疲倦地扭動、拽動和跳動。
34、這和其嬉、笑、鬧的表演特色渾然一體。
35、在眾多的傳統燈戲里,除了極少數的悲劇人物外,哪怕是莊重威嚴的神仙、帝王,也一反常態迎合“嬉、笑、鬧、扭、拽、跳”,令人開懷捧腹。
36、梁山燈戲多用丑角,有“十燈九丑,無丑不成燈”之說。
37、人物臉譜變形夸張,丑得可笑可愛,與“嬉、笑、鬧、扭、拽、跳”達成和諧,有強烈的視覺效果,深受觀眾喜愛。
38、丑角又稱“三花臉”。
39、桃子形臉譜以朱紅加黑白外圈,在鼻梁和眼眶處涂成桃子狀,因桃子象征壽和喜,此類人物多為性格開朗、“丑”得可愛的角色。
40、眼窩形臉譜在兩只眼窩處涂白色眼鏡狀,外圍用黑色勾畫線條,給人以滑稽無賴之感,多見于無賴之徒的角色。
41、豆腐干形臉譜在鼻梁與雙眼結合處涂白方塊,專用于調皮奸詐懶惰的無恥之徒。
42、梁山燈戲角色夸張劇烈的動作,和充滿喜劇色彩的臉譜,使梁山燈戲具足強烈的視覺沖擊,收到滿意的觀看效果。
43、對長久的沉悶生活,這種喜劇效果是對觀眾壓抑心理的有效釋放。
44、這就是它長盛不衰的社會背景。
45、梁山燈戲有其獨特的舞美藝術。
46、除開逢節日盛會的戲樓演唱,在平常的家戶里表演中,條件好的家庭,就用木板或方桌搭成臨時戲臺,觀眾三面圍觀,另一面則掛著擋子。
47、擋子用本地產的藍底白花門簾或鋪蓋連成。
48、戲臺上除開擋子,別無他物。
49、擋子圖案質樸、整潔、清晰、明快,充滿梁山鄉土生活氣息,與梁山燈戲的表演特色互相映襯,給人以親切感。
50、在舞臺中心上端,還懸掛著一幅夸張醒目的菱形或扇形梁山年畫,襯托點綴劇情。
51、這種點綴性、象征性的舞臺美術設計,簡潔而獨具梁山民間藝術風格,無論舞臺空間大小,或是城市鄉村,都可適用。
52、過去,梁山燈戲的編劇都是農民,自編自演生活瑣事,包括山鄉風情、田園牧歌、家庭趣事、民間逸聞。
53、劇中人物多是村姑、農夫、樵夫、侍從幫工、小手藝人、算命瞎子、和尚乞丐等下里巴人。
54、傳統劇目多是口授心記,短小精悍,但結構寬松,利于在演出中隨機再創作,即在故事情節大致不差的前提下,藝人可以在臺上臨時開韻子、搭韻子,甚至與觀眾直接對話,這就要求燈戲的道白、唱詞通俗易懂,地方口語突出,且音韻平仄也極富生活氣息和幽默感。
55、梁山燈戲的劇目較為豐富,總數在200個左右,最具代表性的有《吃糠剪發》、《送京娘》、《湘子度妻》、《請長年》等,這些劇目大都改編自民間戲曲或民間故事。
56、燈戲表演采用方言,唱詞通俗自然,生動活潑,極富生活氣息。
57、此外,由于燈戲的娛樂性很強,情節夸張,矛盾突出,嬉鬧詼諧,多為喜劇、正劇,但也有悲劇劇目,還有《招女婿》、《賣驢》等新劇目。
58、梁山燈戲的其劇目相當豐富,總數在200種以上,所以演員們表演起來往往動作夸張,帶有舞蹈的特性,深受當地群眾的喜愛。
59、節慶盛會或者紅白喜事,老百姓們總離不開燈戲。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