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生活 > 2023-01-13 03:07:14 來源:
獲得基因研究獎的學生是研究人員的兒子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獲得基因研究獎的學生是研究人員的兒子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昆明一小學生因研究結直腸癌基因敲除獲獎一事,引發關注。
2、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13日回應稱:經初步核查,獲獎項目學生系該所研究員之子。
3、目前,該所已成立調查組進行深入調查。
4、近期,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一項名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獲獎作品,引發廣泛關注。
5、有網友扒出,涉事小學生的父母為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人員,質疑孩子可能是在父母的“幫助”下完成研究。
6、13日,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通報稱,經初步核查,該獲獎項目學生系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之子。
7、針對此事,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高度重視,已成立調查組進行深入調查,后續將及時向社會反饋相關調查結果。
8、擴展資料雖然事件還沒有最終定論,但看起來卻有些滑稽與諷刺。
9、首先,它挑戰了科研的尊嚴。
10、醫學研究是需要具有系統醫學知識、受過專業訓練的人才能進行的。
11、從專業角度看,一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不論是從知識儲備還是科研訓練角度來講,都難以完成這項研究,更不可能獨立完成。
12、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7月13日發表聲明稱,獲獎學生系該所研究員之子。
13、有記者查詢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官網發現,這位家長的研究方向與參賽項目幾乎完全一致。
14、其次,它挑戰獎項的權威性。
15、從評審專家專業背景、資歷來看,要甄別參賽者是獨立研究還是借他人之力,并非難事,但為何該項研究還能經過層層評審而獲獎,這不禁讓人懷疑,這項賽事的嚴肅性與公平性。
16、專家組的認定只談報告寫作問題,對研究到底是誰做的卻只字未提,也讓人覺得缺少誠意。
17、7月12日,一則云南省昆明市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的信息,在社交媒體中廣為傳播。
18、 此次事件備受網友質疑。
19、有網友指出,這樣的科研水平,遠遠超出一個小學六年級學生的認知范圍,那么為什么該學生還能獲獎,難道其參賽評委沒有對此產生質疑嗎?由于廣大網友的質疑使得此次事件迅速發酵,7月13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網站針對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成果“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相關輿情發布了聲明:近期,一項名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作品在網絡上引發廣泛關注,經初步核查,該獲獎項目學生系我所研究員之子。
20、 針對此輿情事件,我所高度重視,已成立調查組對此事進行深入調查,后續將及時向社會反饋相關調查結果。
21、經過了解,該學生的父親是生命科學領域的一名研究員,因此可以推測,參加比賽的實驗項目很有可能是其父親自己的科研項目,只不過在實踐過程中讓自己的孩子參與了,但對于一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來講,能夠為這個實驗做的東西少之又少,所以,非常有可能只是父親讓其掛名參賽。
22、至于參賽評委為何沒有提出質疑,本人推測,可能相關評委與其父親相識,或者相關評委在之前就經歷過類似事件,有些見怪不怪?畢竟連知名醫療媒體賬號“丁香園”評論說,“縱觀整個獲獎項目,不論是項目的立意,還是后期具體的實驗設計,都和一個碩士、甚至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水平一般無二。
23、” 從這看來,若不是造假,那么這個孩子可以直接去讀博士了。
24、據了解,現在已經有許多的孩子被賦予了“神童”的標簽,類似的“高大上”中小學生研究項目不在少數,所以說評委可能也沒有多想。
25、可能是因為評委覺得現在的天才小學生很多,也是正常的事情。
26、可能背后有點不為人知的秘密吧。
27、一個小學生能寫出如此高水平的論文評委竟然沒有質疑,這肯定跟學生的父母有關系。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