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生活 > 2022-12-12 22:00:31 來源:

    洞仙歌庚申樂凈錦棠盛開作(洞仙歌 蘇軾)

    導讀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洞仙歌庚申樂凈錦棠盛開作,洞仙歌 蘇軾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洞仙歌代表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洞仙歌庚申樂凈錦棠盛開作,洞仙歌 蘇軾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洞仙歌代表作·宋·柳永佳景留心慣。

    2、況少年彼此,風情非淺。

    3、有笙歌巷陌,綺羅庭院。

    4、傾城巧笑如花面。

    5、恣雅態、明眸回美盼。

    6、同心綰。

    7、算國艷仙材,翻恨相逢晚。

    8、繾綣。

    9、洞房悄悄,繡被重重,夜永歡馀,共有海約山盟,記得翠云偷翦。

    10、和鳴彩鳳于飛燕。

    11、間柳徑花陰攜手遍。

    12、情眷戀。

    13、向其間、密約輕憐事何限。

    14、忍聚散。

    15、況已結深深愿。

    16、愿人間天上,暮云朝雨長相見。

    17、======================================================================洞仙歌蘇軾 冰肌玉骨, 自清涼無汗。

    18、 水殿風來暗香滿。

    19、 繡簾開, 一點明月窺人, 人未寢, 欹枕釵橫鬢亂。

    20、 起來攜素手, 庭戶無聲, 時見疏星渡河漢。

    21、 試問夜如何? 夜已三更, 金波淡,玉繩低轉。

    22、 但屈指西風幾時來, 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23、 【洞仙歌 蘇軾鑒賞】 這首詞描述了五代時后蜀國君孟昶與其妃花蕊夫 人夏夜在摩河池上納涼的情景,著意刻繪了花蕊夫人 姿質與心靈的美好、高潔,表達了詞人對時光流逝的 深深惋惜和感嘆。

    24、 上片寫花蕊夫人簾內欹枕。

    25、首二句寫她的綽約風 姿:麗質天生,有冰之肌、玉之骨,本自清涼無汗。

    26、 接下來,詞人用水、風、香、月等清澈的環境要素烘 托女主人公的冰清玉潤,創造出境佳人美、人境雙絕 的意境。

    27、其后,詞人借月之眼以窺美人欹枕的情景, 以美人不加修飾的殘妝—— “釵橫鬢亂”,來反襯她 姿質的美好。

    28、上片所寫,是從旁觀者角度對女主人公 所作出的觀察。

    29、 下片直接描寫人物自身,通過女主人公與愛侶夏 夜偕行的活動,展示她美好、高潔的內心世界。

    30、“起 來攜素手,”寫女主人公已由室內獨自倚枕,起而與 愛侶戶外攜手納涼閑行。

    31、“庭戶無聲”,制造出一個夜 深人靜的氛圍,暗寓時光在不知不覺中流逝。

    32、“時見 疏星渡河漢”,寫二人靜夜望星。

    33、以下四句寫月下徘 徊的情意,為納涼人的細語溫存進行氣氛上的渲染。

    34、 以上,作者通過寫環境之靜謐和斗轉星移之運動,表 現了時光的推移變化,為寫女主人公納涼時的思想活 動作好鋪墊。

    35、結尾三句是全詞點睛之筆,傳神地揭示 出時光變換之速,表現了女主人公對時光流逝的深深 惋惜。

    36、 這首詞寫古代帝王后妃的生活,艷羨、贊美中附 著作者自身深沉的人生感慨。

    37、全詞清空靈雋,語意高 妙,想象奇特,波瀾起伏,讀來令人神往。

    38、 洞仙歌 蘇軾 江南臘盡, 早梅花開后。

    39、 分付新春與垂柳。

    40、 細腰肢、 自有入格風流。

    41、 仍更是、 骨體清英雅秀。

    42、 永豐坊那畔, 盡日無人, 誰見金絲弄晴晝? 斷腸是飛絮時, 綠葉成陰, 無箇事、一成消瘦。

    43、 又莫是東風逐君來, 便吹散眉間, 一點春皺。

    44、【洞仙歌 蘇軾鑒賞】 這首詞通篇詠柳,借柳喻人,以含蓄婉曲的手法 和飽含感情的筆調,借娜娜多姿、落寞失時的垂柳, 流露了作者對姿麗命蹇、才高數奇的女性深切的同情 與贊美。

    45、 上片寫柳的體態標格和風韻之美。

    46、起拍說臘盡梅 凋,既點明節令,且借賓喚主,由冬梅引出春柳。

    47、以 “新春”緊承“臘盡”,寫臘月已盡,新春來臨,早 梅開過,楊柳萌發。

    48、柳絲弄碧,是春意繁鬧的表征, 故說“分付新春與垂柳”。

    49、“分付” ,交付之意,著“分 付”一詞,仿佛春的活力、光彩、妖嬈,均凝集于垂 柳一身,從而突出了柳的形象。

    50、以下贊美柳的體態標 格。

    51、柳枝婀娜,別有一種風流,使人想到少女的細 腰。

    52、杜甫《絕句漫興》早有“隔戶楊柳弱裊裊,恰如 十五女兒腰”之句。

    53、東坡正是抓住了這一特點,稱頌 她有合格入流的獨特風韻,并進而用“清英秀雅”四 字來品評其骨相。

    54、這就寫出了垂柳的清高、英雋、雅 潔、秀麗,見出她與濃艷富麗的浮花浪蕊迥然不同。

    55、 作者把握住垂柳的姿質特色,從她的體態美,進而刻 畫了她的品格美。

    56、 下片轉入對垂柳不幸遭遇的感嘆。

    57、換頭三句,寫 垂柳境況清寂、麗姿無主。

    58、長安永豐坊多柳,生在永 豐園一角的垂柳,盡管在明媚春光中修飾姿容,分外 妖嬈,怎奈無人一顧。

    59、詩人白居易寫過一首著名的 《楊柳詞》,據唐人孟郊《本事詩》載:白居易有妾 名小蠻,善舞,白氏比為楊柳,有“楊柳小蠻腰”之 句。

    60、及年事高邁,小蠻還很年輕,“因為楊柳之詞以 托意,曰:‘一樹春風萬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

    61、永 豐坊里東南角,盡日無人屬阿誰?’”后宣宗聽到此 詞,極表贊賞,遂命人取永豐柳兩枝,移植禁中。

    62、東 坡在這里化用樂天詩意,略無痕跡,但平易曉暢的語 句中,卻藏有深沉的含義。

    63、“斷腸”四句,緊承上文, 寫垂柳的凄苦身世,說:一到晚春,綠葉雖繁,柳絮 飄零,她更將百無聊賴,必然日益瘦削、玉肌消減 了。

    64、煞拍三句,展望前景,愈感茫然。

    65、只有東風的吹 拂,足可消愁釋怨,使蛾眉般的彎彎柳葉,得以應時 舒展。

    66、 全章用象征法寫柳,詞人筆下那婀娜多姿、落寞 失意的垂柳,宛然是骨相清雅、姿麗命蹇的佳人。

    67、詞 中句句寫垂柳,卻句句是寫佳人。

    68、讀罷全詞,一位品 格清淑而命運多舛的少女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讀者 面前。

    69、 蘇軾的詠物詞,大多借物喻人、詠懷,把人的品 格、身世和情感寄托于所詠之物上,物中有人,亦物 亦人。

    70、這首詞突出地體現了上述特點,給讀者以無盡 的遐思和美好的回味。

    71、佳景留心慣。

    72、況少年彼此,風情非淺。

    73、有笙歌巷陌,綺羅庭院。

    74、傾城巧笑如花面。

    75、恣雅態、明眸回美盼。

    76、同心綰。

    77、算國艷仙材,翻恨相逢晚。

    78、繾綣。

    79、洞房悄悄,繡被重重,夜永歡馀,共有海約山盟,記得翠云偷翦。

    80、和鳴彩鳳于飛燕。

    81、間柳徑花陰攜手遍。

    82、情眷戀。

    83、向其間、密約輕憐事何限。

    84、忍聚散。

    85、況已結深深愿。

    86、愿人間天上,暮云朝雨長相見一、原詩洞仙歌 蘇軾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

    87、水殿風來暗香滿。

    88、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攲枕釵橫鬢亂。

    89、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

    90、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

    91、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92、二、鑒賞這首詞描述了五代時后蜀國君孟昶與其妃花蕊夫人夏夜摩河池上納涼的情景,著意刻繪了花蕊夫人姿質與心靈的美好、高潔,表達了詞人對時光流逝的深深惋惜和感嘆。

    93、上片寫花蕊夫人簾內欹枕。

    94、首二句寫她的綽約風姿:麗質天生,有冰之肌、玉之骨,本自清涼無汗。

    95、接下來,詞人用水、風、香、月等清澈的環境要素烘托女主人公的冰清玉潤,創造出境佳人美、人境雙絕的意境。

    96、其后,詞人借月之眼以窺美人攲枕的情景,以美人不加修飾的殘妝——“釵橫鬢亂”,來反襯她姿質的美好。

    97、上片所寫,是從旁觀者角度對女主人公所作出的觀察。

    98、下片直接描寫人物自身,通過女主人公與愛侶夏夜偕行的活動,展示她美好、高潔的內心世界。

    99、“起來攜素手,”寫女主人公已由室內獨自倚枕,起而與愛侶戶外攜手納涼閑行。

    100、“庭戶無聲”,制造出一個夜深人靜的氛圍,暗寓時光不知不覺中流逝。

    101、“時見疏星渡河漢”,寫二人靜夜望星。

    102、以下四句寫月下徘徊的情意,為納涼人的細語溫存進行氣氛上的渲染。

    103、以上,作者通過寫環境之靜謐和斗轉星移之運動,表現了時光的推移變化,為寫女主人公納涼時的思想活動作好鋪墊。

    104、結尾三句是全詞點睛之筆,傳神地揭示出時光變換之速,表現了女主人公對時光流逝的深深婉惜。

    105、這首詞寫古代帝王后妃的生活,艷羨、贊美中附著作者自身深沉的人生感慨。

    106、全詞清空靈雋,語意高妙,想象奇特,波瀾起伏,讀來令人神往。

    107、三、詞牌簡介洞仙歌,原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

    108、原用以詠洞府神仙。

    109、敦煌曲中有此調,但與宋人所作此詞體式不同。

    110、有中調和長調兩體。

    111、《樂章集》兼入“中呂”、“仙呂”、“般涉”三調,句讀亦參差不一。

    112、八十三字,前后片各三仄韻。

    113、常以《東坡樂府》之《洞仙歌令》為準。

    114、音節舒徐,極駘宕搖曳之致。

    115、前片第二句是上一、下四句法,后片收尾八言句是以一去聲字領下七言,緊接又以一去聲字領下四言兩句作結。

    116、前片第二句亦有用上二、下三句法,并于全闋增一、二襯字,句豆平仄略異者。

    117、蘇軾——《洞仙歌》 【年代】:宋【作者】:蘇軾——《洞仙歌》【內容】: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

    118、水殿風來暗香滿。

    119、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敧枕釵橫鬢亂。

    120、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度河漢。

    121、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

    122、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123、【注釋】:余七歲時,見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歲。

    124、自言嘗隨其師入蜀主孟昶宮中,一日大熱,蜀主與花蕊夫人夜納涼摩河池上,作一詞:朱具能記之。

    125、今四十年,朱已歲久矣,人無知此詞者,但記其首句,暇日尋味,豈《洞仙歌》令乎?乃為足之云。

    126、孟昶:五代蜀后主,知音律,善填詞。

    127、宋師伐蜀,兵敗而降。

    128、花蕊夫人:孟昶的貴妃,姓徐,別號花蕊夫人。

    129、金波:月光。

    130、玉繩:星名。

    131、不道:不覺。

    132、【賞析】: 這首詞開頭二句相傳為蜀主孟昶所作,余皆為蘇軾所續,詞的上片寫美人簾內敧枕,描繪了美人的姿質及情態。

    133、下片寫戶外攜手偕行,寫出了清涼的夏夜情景和主人公的所思所感,流露出人生無常的感慨。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成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