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生活 > 2022-09-10 17:18:16 來源:
佛教參拜禮儀(拜佛禮儀)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佛教參拜禮儀,拜佛禮儀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每當到了寺院,感受到一份超塵的清凈與安詳,生起了一份莊嚴與寧靜的心,令人自然而然的想進入大殿,禮佛三拜,表達對諸佛菩薩的禮敬、感恩,而從柔軟、徐緩而安詳的彎腰禮佛動作里,感受到禮佛者的安定與謙卑,拜佛含有四層意義:1.感應禮拜:為了求佛、菩薩保佑,賜給幸運,免除災難,求佛接引超度,感謝恩德。
2、2.恭敬禮拜:對三寶恭敬,或為了感恩、崇敬,這種禮拜是從內心至誠懇切的自發產生的。
3、3.懺悔禮拜:也就是為懺悔而禮拜。
4、能做懺悔禮拜的人,必定已是謙虛,或正在學習謙虛的人,因此,懺悔禮拜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改變人的氣質,使人變得誠實、溫和、謙沖。
5、4.無相禮拜:無相拜佛是一無所求而拜,其中又分三個層次。
6、最初知道自己在拜,體驗自己在拜的每一個動作,指揮著自己的身體在拜;進入第二個層次則是知道自己在拜,體驗自己在拜,但是指揮的心已經沒有了;最后達到第三個層次,既沒有指揮,也沒有體驗,但是清清楚楚知道人在拜,不介意這個人是誰?反正“他”在拜。
7、所以,拜佛時,應當要慢慢拜下,慢慢起立,一個動作、一個動作,非常清楚自然,動作緩慢一些、輕松一些、柔軟一些,輕松緩慢地體驗拜的每一個動作,以及動作的感覺,不要把拜佛的動作弄得急促、緊張。
8、否則拜得太快,會慌、忙、急、亂,反而失去了寧靜、安定。
9、拜佛時,前額著地,背部保持平直,身體是柔軟的,甚至接觸的地面也是柔軟的、清涼的。
10、拜下去之后用自己的心體驗自己的兩只手掌,站起來之后,體驗雙手、雙腳的動作和感覺。
11、感覺自己的體驗,體驗自己的感覺,感覺每一細微的部分。
12、如果拜佛的時候,只有動作而沒有用心、缺乏慚愧心,那只是磕頭如搗蒜的拜佛,對于人格的提升很難有作用。
13、若是不便來寺院拜佛,也可以在家中佛堂或空曠明亮處,藉由禮拜來懺悔、感恩,或舒緩身心。
14、特別是當您感到心浮氣躁時,不妨透過拜佛的動作來安定煩亂的心思吧!。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