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生活 > 2022-09-07 23:39:17 來源:

    十里蛙聲出山泉描寫的是青蛙還是蝌蚪(十里蛙聲出山泉)

    導讀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十里蛙聲出山泉描寫的是青蛙還是蝌蚪,十里蛙聲出山泉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十里蛙聲出山泉描寫的是青蛙還是蝌蚪,十里蛙聲出山泉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蛙聲十里出山泉》是齊白石九十一歲時,為中國文學家老舍畫的一張水墨畫。

    2、1951年,老舍選了蘇曼殊的四句詩句,向齊老人求畫,老人很漂亮地完成了四幅畫作,裱出來之后,掛在寓中客廳西墻上,滿壁生輝。

    3、老舍先生受了鼓舞,這回找了四句表現難度更高的詩句再度向老人求畫,其中最難的就是查初白的《蛙聲十里出山泉》和趙秋谷的《凄迷燈火更宜秋》這兩句。

    4、查初白是清康熙時期的進士,官至翰林院編修,著詩萬首,被譽為白居易、陸游之后的“那一人”。

    5、齊老人得信之后,超水平地創作了兩幅杰作,其中對《蛙聲十里出山泉》,他用重墨在紙的兩側畫了一個山澗,急湍的山泉在山澗中流淌,水中游曳著六只小蝌斗,上方用石青點了兩個青青的遠山頭,青蛙媽媽在那里呢,她的聲音傳出了十里之遙,到了山澗的這頭。

    6、畫作完成之后,在老舍先生客廳掛出之后,消息立刻傳向四方,轟動一時,成為中國文壇畫壇一樁大事。

    7、這大致是一九五一年秋天的事。

    8、當時流傳的說法是,老人得到命題后冥思苦想了三天三夜,終于找到了靈感,提筆完成了有奇妙構思的絕品。

    9、當朋友們詢問時,老舍先生自己也這么說,總是對老人的聰明才氣和創作水準倍加贊賞,稱他不愧是世界級的美術大師,九十一歲啊!這張畫后來常常掛在老舍客廳西墻上,許多文藝界的朋友都欣賞過。

    10、擴展資料《蛙聲十里出山泉》是齊白石的一幅重要作品,他用高超的技法展現了一幅精彩絕倫的視覺與聽覺雙重享受的畫作。

    11、《蛙聲十里出山泉》并沒有蛙,只有蝌蚪,讓人聯想到蝌蚪長成青蛙的樣子,這幅畫從簡單的二維空間跨越到了四維空間,蝌蚪長成青蛙,是質的變化。

    12、齊白石以詩人的素養、畫家的天才、文人的氣質創造了如此優美的意境,把詩情畫意融為一體,準確地表現了詩中的內涵,達到了中國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高境界。

    13、齊白石在詩、書、畫、印幾個方面都達到很高成就。

    14、他在繪畫上的造詣,得力于全面的藝術修養,和對生活獨到的觀察與感受。

    15、齊白石一生留下上萬件作品,其中以花卉、動物最為膾炙人口,那些游動的蝦、橫行的蟹、彈跳的蛙、毛茸茸的小雞、蹣跚的水牛……都深為人們所熟悉和喜愛。

    16、他的作品之所以打動人的,主要在于寓于形象之中的情——充溢的詩意和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它能給人以很多的啟發。

    17、齊白石作畫很重視寫生,常常是反復觀察對象,掌握住其生活規律,才動手畫。

    18、但是他反對拘泥于形似,主張作畫要形神兼備。

    19、他所理解的形神關系,是要“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他認為“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都不可取。

    20、例如他畫的蝦,蝦體透明,會游、會游、會跳動,但是如果和真蝦相比,就可以看出,蝦的頭、須和足等細部都曾經過畫家的提煉和取舍。

    21、畫家是根據自己的長期觀察,按照美的要求,把生活中的蝦變成了藝術的形象,它不離開對象的特征,但由于畫家的夸張和取舍,使觀者對蝦的生動活潑的印象更強烈了,它“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給人以美的享受,也誘導、激發著人們對生活的愛。

    22、齊白石非常尊重前人的藝術創造,經常在自己的詩中表達對徐渭、石濤、八大、吳昌碩等人的仰慕之情,但是他決不摹仿、因襲別人的藝術面貌,認為那樣做是藝術創作上的一種竊盜行為。

    23、他也反對別人依樣畫葫蘆去摹仿他的作品,他告誡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24、”齊白石一生對待藝術極其嚴肅,無論是學畫、治印、寫字、作詩,都是下過大功夫、苦功夫,從不取巧。

    25、他常在自己的畫上蓋下這樣的印章:“天無功”、“要知天道酬勤”。

    26、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蛙聲十里出山泉《蛙聲十里出山泉》是齊白石老人的一幅重要作品。

    27、僅這幅畫的創作就非同一般。

    28、它是一個文學家和一個書畫家在藝術領域對高層次藝術理論的共同探討。

    29、一次,老舍先生到齊白石先生家做客,他從案頭拿起一本書,隨手翻到清代詩人查慎行一首詩,有意從詩中選取一句‘蛙聲十里出山泉’,想請齊白石先生用畫去表現聽覺器官感受到的東西。

    30、這確實有一定的難度。

    31、它涉及到藝術上一個深層話題,亦是一個難題。

    32、齊白石了解后,據說經過幾天的認真思考。

    33、可見白石老人已經領悟這不是一般的課題,而是讓他去觸及藝術領域中的更深層課題,這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34、而對這樣的考驗,白石老人憑借自己幾十年的藝術修養,以及對藝術的真知灼見,經過深思熟慮,終于完成了任務,把‘蛙聲’這一可聞而不可視的特定現象,通過酣暢的筆墨表現出來。

    35、當老舍先生打開齊白石的畫看完之后,高興得拍案叫絕。

    36、只見老人用簡略的筆墨在一遠山的映襯下,從山澗的亂石中瀉出一道急流,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搖曳著小尾巴順流而下,它們不知道已離開了青蛙媽媽,還活潑地戲水玩耍。

    37、人們可以從那稚嫩的蝌蚪聯想到畫外的蛙媽媽,因為失去蝌蚪,它們還在大聲鳴叫。

    38、雖然畫面上不見一只青蛙,都使人隱隱如聞遠處的蛙聲正和著奔騰的泉水聲,演奏出一首悅耳的樂章,連成蛙聲一片的效果。

    39、白石老人以詩人的素養、畫家的天才、文人的氣質創造了如此優美的意境,把詩情畫意融為一體,準確地表現了詩中的內涵,達到了中國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高境界。

    40、”還有一種說法是:畫青蛙,只畫幾只蝌蚪逆水而游動,旁邊是山石。

    41、據說這是老舍出題,有好多畫家參與,最后公認齊白石的最好。

    42、為什么呢? 原來,欣賞藝術作品(包括文學作品,特別是詩歌),都離不開鑒賞者的生活經驗,人們依據作品所寄托的意象,也就是畫面的形象,喚起生活積累,展開聯想和想像,從中就會感受到一種藝術美,將畫面還原成生活現實。

    43、具體來說,由畫面上那幾只蝌蚪,我們想到,蝌蚪是青蛙的卵變成的,自然就想起青蛙;青蛙在交配前,都有一段談情說愛的日子,他們不停鳴叫,這就是“聽取蛙聲一片”。

    44、所以說,沒有青蛙就沒有蝌蚪,換句話說,有蝌蚪必定有青蛙。

    45、齊白石九十一歲時作有一幅名畫《蛙聲十里出山泉》,但齊白石犯了常識性錯誤:青蛙是不會在流動的水里產卵的。

    46、因為蝌蚪的游泳能力很有限,在流動水里產卵,孵不孵化出不管,游到溪、河里必死無疑;2、水流不知把蝌蚪帶向何處,此處環境不一定適合青蛙生長。

    47、看來青蛙比齊白石聰明。

    48、但奇怪了,很多年青人對這畫是評論很高,什么感想、賞析、論文一大堆。

    49、《蛙聲十里出山泉》是中國著名畫家齊白石老先生在1951年為文學家老舍畫的一張水墨畫。

    50、畫面上沒有蛙,卻只有幾只活潑的小蝌蚪在湍急的水流中歡快地游動著,這是絕妙之至的構思。

    51、蛙聲十里出山泉”這個題目,白石老人最后非常巧妙地畫了一群蝌蚪,由遠及近地從一股山泉中隨水流出,畫面既未直露地以“蛙”破題,卻又完全切合題意;既未出現蛙,當然也就無“蛙聲”,但卻又讓觀者分明聽到蛙聲不絕于耳,可謂別具匠心,是一幅傳世名作。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新文章

  • 成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