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生活 > 2022-09-07 15:30:32 來源:
孔融長大后干了什么壞事(孔融)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孔融長大后干了什么壞事,孔融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孔融資料,孔融介紹 人物姓名:孔融 建安七子 孔融(153~208),東漢文學家。
2、字文舉。
3、魯國(今山東曲阜)人。
4、靈帝時,辟司徒楊賜府。
5、中平初(185),舉高第,為侍御史,與中丞不合,托病辭歸。
6、后辟司空府為僚屬,拜中軍候,遷虎賁中郎將。
7、獻帝初平元年(190),因忤董卓,轉為議郎,出至黃巾軍最盛的青州北海郡為相。
8、興平二年(195),劉備表薦他領青州刺史。
9、建安元年(196),袁紹之子袁譚攻青州,孔融只身出奔,妻子被俘。
10、曹操遷獻帝都許昌,征孔融為將作大匠,遷少府。
11、在許昌,不滿曹操雄詐,多所乖忤,被奏免官。
12、后復拜太中大夫,退居閑職,好士待客,座上客滿,獎掖推薦,聲望甚高。
13、終為曹操所忌,枉狀構罪,下獄棄市。
14、 孔融是東漢末年一代名儒,繼蔡邕為文章宗師,亦擅詩歌。
15、魏文帝曹丕懸賞征募他的文章(《后漢書·孔融傳》),譽為建安七子之首,嘆為"揚(雄)、班(固)儔也"(《典論·論文》)。
16、文章以議論為主,內容大抵為申張教化,宣揚仁政,薦賢舉能,評論人物,多針對時政直抒己見,頗露鋒芒,個性鮮明。
17、在藝術上,文句整飭,辭采典雅富贍,引古論今,比喻精妙,氣勢充沛。
18、《薦禰衡疏》力薦青年才士禰衡,要求"令衡以褐衣召見",稱贊禰衡"忠果正直,志懷霜雪,見善若驚,疾惡若仇",盛夸他"飛辯騁辭,溢氣坌涌,解疑釋結,臨敵有余";《與曹公論盛孝章書》引經據典,反復論證,從人情友道、宰相惜賢等方面諷諭曹操解救被孫權圍困的盛孝章,義不容辭;至于諷刺曹丕納袁熙妻為妾,比喻為"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與曹公書》);嘲弄曹操遠征烏桓,可以把從前"肅慎氏不貢□矢,丁零盜蘇武牛羊"一并查究;反對曹操禁酒,則發怪論說"堯非千鐘,無以建太平;孔非百觚,無以堪上圣"(《難曹公表制酒禁書》)等;都可見文如其人,以才氣取勝。
19、所以曹丕論其文"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詞,以至乎雜以嘲戲"(《典論·論文》)。
20、 孔融詩今存5首。
21、《臨終詩》抒泄忠悃孤憤之情:"讒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22、靡辭無忠誠,華繁竟不實。
23、"風格與無名氏古詩相近。
24、題一作《折楊柳行》(《北堂書鈔》)卷一百五十八),亦可見當時古詩與樂府五言往往相混。
25、其六言詩 3首敘漢末董卓作亂及曹操遷許史事,為詠史一類,而語言通俗,敘史簡明。
26、此外,《古文苑》載有孔融《雜詩》2首,但《文選》李善注引屢作李陵詩,真偽莫定。
27、而其詩亦近無名氏古詩一類,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系入《李陵錄別詩》。
28、 孔融著述,《隋書·經籍志》載《孔融集》9卷,已散佚。
29、今存其集都是明、清人輯本,通行本有《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 1卷。
30、孔融文又見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后漢文》,其詩又見丁福保《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全漢詩》和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漢詩》。
31、孔融是當時比較正直的士族代表人物之一,他剛直耿介,一生傲岸。
32、早年剛剛踏入仕途,他就初露鋒芒,糾舉貪官,“陳對罪惡,言無阿撓。
33、”董卓操縱朝廷廢立時,他又每每忤卓之旨,結果由虎賁中郎將左遷為議郎。
34、后來在許昌,孔融又常常發議論或寫文章攻擊嘲諷曹操的一些措施。
35、太尉楊彪因與袁術有姻親,曹操遷怒于彪,打算殺他。
36、孔融知道后,顧不得穿朝服就急忙去見曹操,勸說他不要橫殺無辜,以免失去天下人心。
37、并且聲稱:“你如果殺了楊彪,我孔融明天就撩起衣服回家,再也不做官了。
38、”(《三國志·崔琰傳》注引《續漢書》)由于孔融的據理爭辯,楊彪才得免一死。
39、建安九年,曹操攻下鄴城,其子曹丕納袁紹兒媳甄氏為妻,孔融知道后寫信給曹操說:“武王伐紂,以姐己賜周公。
40、”曹操不明白這是對他們父子的譏刺,還問此事出何經典,孔融回答道:“以今度之,想當然耳。
41、”當時連年用兵,又加上災荒,軍糧十分短缺,曹操為此下令禁酒,孔融又一連作書加以反對。
42、對于孔融的一再與自己作梗,曹操是早懷嫉恨的,只因當時北方形勢還不穩定,而孔融的名聲又太大,不便對他怎樣。
43、到了建安十三年,北方局面已定,曹操在著手實施他的統一大業的前夕,為了排除內部干擾,開始對孔融下手了。
44、他授意丞相軍謀祭酒路粹誣告孔融“欲規(謀劃)不軌”,又曾與禰衡“跌蕩放言”。
45、罪狀就是孔融以前發表的關于父母子女關系的那段言論。
46、這樣,在建安十三年八月,孔融被棄市,妻子兒女同時遇害。
47、建安七子 孔融(153~208),東漢文學家。
48、字文舉。
49、魯國(今山東曲阜)人。
50、靈帝時,辟司徒楊賜府。
51、中平初(185),舉高第,為侍御史,與中丞不合,托病辭歸。
52、后辟司空府為僚屬,拜中軍候,遷虎賁中郎將。
53、獻帝初平元年(190),因忤董卓,轉為議郎,出至黃巾軍最盛的青州北海郡為相。
54、興平二年(195),劉備表薦他領青州刺史。
55、建安元年(196),袁紹之子袁譚攻青州,孔融只身出奔,妻子被俘。
56、曹操遷獻帝都許昌,征孔融為將作大匠,遷少府。
57、在許昌,不滿曹操雄詐,多所乖忤,被奏免官。
58、后復拜太中大夫,退居閑職,好士待客,座上客滿,獎掖推薦,聲望甚高。
59、終為曹操所忌,枉狀構罪,下獄棄市。
60、 孔融是東漢末年一代名儒,繼蔡邕為文章宗師,亦擅詩歌。
61、魏文帝曹丕懸賞征募他的文章(《后漢書·孔融傳》),譽為建安七子之首,嘆為"揚(雄)、班(固)儔也"(《典論·論文》)。
62、文章以議論為主,內容大抵為申張教化,宣揚仁政,薦賢舉能,評論人物,多針對時政直抒己見,頗露鋒芒,個性鮮明。
63、在藝術上,文句整飭,辭采典雅富贍,引古論今,比喻精妙,氣勢充沛。
64、《薦禰衡疏》力薦青年才士禰衡,要求"令衡以褐衣召見",稱贊禰衡"忠果正直,志懷霜雪,見善若驚,疾惡若仇",盛夸他"飛辯騁辭,溢氣坌涌,解疑釋結,臨敵有余";《與曹公論盛孝章書》引經據典,反復論證,從人情友道、宰相惜賢等方面諷諭曹操解救被孫權圍困的盛孝章,義不容辭;至于諷刺曹丕納袁熙妻為妾,比喻為"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與曹公書》);嘲弄曹操遠征烏桓,可以把從前"肅慎氏不貢□矢,丁零盜蘇武牛羊"一并查究;反對曹操禁酒,則發怪論說"堯非千鐘,無以建太平;孔非百觚,無以堪上圣"(《難曹公表制酒禁書》)等;都可見文如其人,以才氣取勝。
65、所以曹丕論其文"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詞,以至乎雜以嘲戲"(《典論·論文》)。
66、 孔融詩今存5首。
67、《臨終詩》抒泄忠悃孤憤之情:"讒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68、靡辭無忠誠,華繁竟不實。
69、"風格與無名氏古詩相近。
70、題一作《折楊柳行》(《北堂書鈔》)卷一百五十八),亦可見當時古詩與樂府五言往往相混。
71、其六言詩 3首敘漢末董卓作亂及曹操遷許史事,為詠史一類,而語言通俗,敘史簡明。
72、此外,《古文苑》載有孔融《雜詩》2首,但《文選》李善注引屢作李陵詩,真偽莫定。
73、而其詩亦近無名氏古詩一類,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系入《李陵錄別詩》。
74、 孔融著述,《隋書·經籍志》載《孔融集》9卷,已散佚。
75、今存其集都是明、清人輯本,通行本有《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 1卷。
76、孔融文又見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后漢文》,其詩又見丁福保《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全漢詩》和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漢詩》。
77、孔融(153~208),東漢文學家。
78、字文舉。
79、魯國(今山東曲阜)人。
80、靈帝時,辟司徒楊賜府。
81、中平初(185),舉高第,為侍御史,與中丞不合,托病辭歸。
82、后辟司空府為僚屬,拜中軍候,遷虎賁中郎將。
83、獻帝初平元年(190),因忤董卓,轉為議郎,出至黃巾軍最盛的青州北海郡為相。
84、興平二年(195),劉備表薦他領青州刺史。
85、建安元年(196),袁紹之子袁譚攻青州,孔融只身出奔,妻子被俘。
86、曹操遷獻帝都許昌,征孔融為將作大匠,遷少府。
87、在許昌,不滿曹操雄詐,多所乖忤,被奏免官。
88、后復拜太中大夫,退居閑職,好士待客,座上客滿,獎掖推薦,聲望甚高。
89、終為曹操所忌,枉狀構罪,下獄棄市。
90、孔融著述,《隋書·經籍志》載《孔融集》9卷,已散佚。
91、今存其集都是明、清人輯本,通行本有《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 1卷。
92、孔融文又見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后漢文》,其詩又見丁福保《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全漢詩》和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孔融是當時比較正直的士族代表人物之一,他剛直耿介,一生傲岸。
93、早年剛剛踏入仕途,他就初露鋒芒,糾舉貪官,“陳對罪惡,言無阿撓。
94、”董卓操縱朝廷廢立時,他又每每忤卓之旨,結果由虎賁中郎將左遷為議郎。
95、后來在許昌,孔融又常常發議論或寫文章攻擊嘲諷曹操的一些措施。
96、太尉楊彪因與袁術有姻親,曹操遷怒于彪,打算殺他。
97、孔融知道后,顧不得穿朝服就急忙去見曹操,勸說他不要橫殺無辜,以免失去天下人心。
98、并且聲稱:“你如果殺了楊彪,我孔融明天就撩起衣服回家,再也不做官了。
99、”(《三國志·崔琰傳》注引《續漢書》)由于孔融的據理爭辯,楊彪才得免一死。
100、建安九年,曹操攻下鄴城,其子曹丕納袁紹兒媳甄氏為妻,孔融知道后寫信給曹操說:“武王伐紂,以姐己賜周公。
101、”曹操不明白這是對他們父子的譏刺,還問此事出何經典,孔融回答道:“以今度之,想當然耳。
102、”當時連年用兵,又加上災荒,軍糧十分短缺,曹操為此下令禁酒,孔融又一連作書加以反對。
103、對于孔融的一再與自己作梗,曹操是早懷嫉恨的,只因當時北方形勢還不穩定,而孔融的名聲又太大,不便對他怎樣。
104、到了建安十三年,北方局面已定,曹操在著手實施他的統一大業的前夕,為了排除內部干擾,開始對孔融下手了。
105、他授意丞相軍謀祭酒路粹誣告孔融“欲規(謀劃)不軌”,又曾與禰衡“跌蕩放言”。
106、罪狀就是孔融以前發表的關于父母子女關系的那段言論。
107、這樣,在建安十三年八月,孔融被棄市,妻子兒女同時遇害。
108、三國的名士孔子的后人后來給老曹喀嚓掉了。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