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生活 > 2022-09-07 06:30:19 來源:
箜篌引是什么意思(箜篌引)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箜篌引是什么意思,箜篌引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箜篌引”[kōng hóu yǐn]為漢樂府曲,屬相和歌辭。
2、在我國歷史上,廣泛傳頌的有4個叫做”箜篌引“的詩歌作品,分別是:箜篌引-作者:白首狂夫之妻。
3、又名〈公無渡河〉。
4、箜篌引-作者:曹植箜篌引-作者:王昌齡箜篌引-作者:李賀【公無渡河】這首四句十六言的《箜篌引》最早見于東漢?蔡邕的《?琴操》,后在?荀勖的《太樂歌詞》、?孔衍的《琴操》中均有記載。
5、相傳古樂曲由?朝鮮艄公霍里子高的妻子麗玉所作。
6、后來,常用吟此詩來諷喻對方身罹險境,卻執迷不悟,苦勸不聽,并警告對方再不納諫將有嚴重的危險。
7、【曹植】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東陽武,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后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
8、 曹植是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
9、【王昌齡】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
10、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
11、早年困于農耕,年近而立,始中進士。
12、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翻譯成現代漢語是: 老頭子呵,你不要渡河!老頭子呵,你怎么竟然渡河!老頭子呵,你渡河而死。
13、老頭子呵,我拿你怎么辦哪? 這首《公無渡河》又名《箜篌引》,最早見于東漢 蔡邕 的《 琴操 》,后在荀勖的《太樂歌詞》、孔衍的《琴操》中均有記載。
14、崔豹《古今注》曰: 箜篌引 。
15、朝鮮津卒 霍里 子高妻麗玉所作也。
16、子高晨起刺船。
17、有一白首狂夫。
18、披發提壺。
19、亂流而渡。
20、其妻隨而止之。
21、不及。
22、遂墮河而死。
23、於是援 箜篌 而鼓之。
24、作公無渡河之曲。
25、聲甚凄愴。
26、曲終。
27、亦投河而死。
28、子高還。
29、以其聲語其妻酈玉。
30、酈玉傷之。
31、乃引箜篌而寫其聲。
32、名曰箜篌引。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