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生活 > 2022-09-01 14:21:17 來源:
兩儀派掌門張震領 全套光盤(兩儀派)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兩儀派掌門張震領 全套光盤,兩儀派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陰陽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提倡陰陽五行學說,并用它解釋社會人事而得名。
2、這一學派,當源于上古執掌天文歷數的統治階層,代表人物為戰國時齊人鄒衍。
3、 陰陽學說認為陰陽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兩種對立和轉化的力量,可用以說明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
4、五行學說認為萬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原素組成,其間有相生和相勝(葜)兩大定律,可用以說明宇宙萬物的起源和變化。
5、鄒衍綜合二者,根據五行相生相勝說,把五行的屬性釋為「五德」,創「五德終始說」,并以之作為歷代王朝興廢的規律,為新興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論根據。
6、 《漢書·藝文志》著錄此派著作二十一種,已全部散佚。
7、成于戰國后期的《禮記·月令》,有人說是陰陽家的作品。
8、《管子》中有些篇亦屬陰陽家之作,《呂氏春秋·應同》、《淮南子·齊俗訓》、《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保留一些陰陽家的材料。
9、 陰陽家的名稱由來—— "陰陽"的概念,最早見于《易經》,"五行"的概念最早見于《尚書》,但兩種觀念的產生,可以追溯到更久遠的年代。
10、 到戰國時代,陰陽和五行漸漸合流,形成一種新的觀念模式,便是以"陰陽消息,五行轉移"為理論基礎的宇宙觀。
11、陰陽家以陰陽五行為其基本線路,所以稱為"陰陽家",也稱"陰陽五行學派"或"陰陽五行家",先秦學派之一。
12、 司馬談《論六家要旨》列"陰陽家"為六大學派之首;劉歆《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將其列為"九流十家"之一。
13、 陰陽—— 陰陽是古人對宇宙萬物兩種相反相成的性質的一種抽象,也是宇宙對立統一及思維法則的哲學范疇。
14、中國賢哲拈出"陰陽"二字,來表示萬物兩兩對應、相反相成的對立統一,既《老子》所謂"萬物負陰而抱陽"、《易傳》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
15、《易經》便是講"陰陽"變化的數理和哲理。
16、 其基本思路:陰陽交感而生宇宙萬物,宇宙萬物是陰陽的對立統一。
17、陰陽學說是在氣說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并在氣說的基礎上,進一步認為天地,日月,晝夜,晴明,水火,溫涼等運動變化中一分二的結果,這樣就抽象出來"陰"和"陽"兩個相對的概念。
18、陰陽是抽象的概念而不是具體事物,所以"陰陽者,有名無形"(《靈樞·陰陽系日月》)。
19、 陰代表消極、退守、柔弱的特性和具有這些特性的事物和現象,陽代表積極、進取、剛強的特性和具有這些特性的的事物和現象。
20、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可用"對立,互根,消長,轉化"八字括之。
21、 五行—— 《尚書·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22、"古人認為,宇宙萬物就是由這五種基本物質構成的。
23、它也是關于宇宙社會屬性及其變化規律的范疇系統。
24、五行的“行”字,有“運行”之意,故五行中包含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便是變動運轉的觀念,也就是"相生"與"相克"。
25、 五行學說并非言木火土金水五種具體物質本身,而是指五種不同屬性的抽象概括。
26、它以天人相應為指導思想,以五行為中心,以空間結構的五方,時間結構的五季,人體結構的五臟為基本間架,將自然界的各種事物,按其屬性進行歸納。
27、凡即具有生發,柔和特性者統屬于木;具有陽熱,上炎特性者統屬于火;具有長養,發育特性者統屬于土;具有清靜,收殺特性者統屬于金;具有寒冷,滋潤,就下,閉藏特性者統屬于水。
28、將人體的一生命活動與自然界的事物現象聯系起來,形成了聯系人體內外環境的五行結構系統,用以說明人體及人與自然環境的統一性。
29、附表一張,可見文末。
30、 陰陽家的思想—— 其思想主要源于孔子創立的儒家和儒家所推崇的"六經"。
31、 在自然觀上,利用《周易》經傳的陰陽觀念,提出了宇宙演化論;又從《尚書·禹貢》的"九州劃分"進而提出"大九州"說,認為中國為赤顯神州,內有小九州,外則為"大九州"之一(胡適曾在其《中國中古思想史長編》中,大為贊嘆陰陽家的這一地理觀念);在歷史觀上,則把《尚書·洪范》的五行觀改造為"五德終始"(下面還會談到)說,認為歷代王朝的更替興衰均由五行所主運;在政治倫理上,亦"止乎仁義節儉,君臣上下六親之施",贊成儒家仁義學說。
32、同時強調"因陰陽之大順",包含若干天文、歷法、氣象和地理學的知識有一定的科學價值。
33、 五德終始—— 又稱"五德轉移"。
34、陰陽家代表鄒衍運用陰陽五行理論來闡釋宇宙演變和歷史興衰,創為"五德終始"之說,影響甚大。
35、后來的掛名呂不韋的《呂氏春秋》、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劉向的《洪范五行傳論》(梁任公在其《飲冰室文集·陰陽五行說之來歷》中談到陰陽學說之害時曾提到:宜負罪責者三人焉……曰鄒衍,曰董仲舒,曰劉向。
36、可見陰陽家其要)等,都是以陰陽五行為思想基干。
37、 "五德"指五行的屬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
38、按陰陽家的說法,宇宙萬物與五行對應,各具其德,而天道的運行,人世的變遷,王朝的更替等,則是"五德轉移"的結果。
39、其目的在為當時的社會變革進行論證,但卻陷入了歷史循環論。
40、 陰陽家的沒落—— 漢初陰陽家還存在,武帝罷百家后,部分內容融入儒家思想體系、部分內容為原始道教所吸收,作為獨立學派的陰陽家便不在了。
41、 陰陽家代表人物—— 戰國時,有公梼生、公孫發、南公等人,但以鄒衍最為著名(《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附有鄒衍小傳)。
42、 陰陽家著作—— 《漢書·藝文志》載:陰陽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
43、《公梼生終始》十四篇。
44、《公孫發》二十二篇。
45、《鄒子》四十九篇。
46、《鄒子終始》五十六篇。
47、《乘丘子》五篇。
48、六國時。
49、《杜文公》五篇。
50、《黃帝泰素》二十篇……等等,但現存少量殘文外,均已亡佚。
51、 五 時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六 五 形 情 五 變 音 間 味 色 化 氣 方 季 行 臟 腑 官 體 志 聲 動 角 平旦 酸 青 生 風 東 春 木 肝 膽 目 筋 怒 呼 握 征 日中 苦 赤 長 暑 南 夏 火 心 小腸 舌 脈 喜 笑 憂 宮 日西 甘 黃 化 濕 中 長夏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歌 噦 商 日入 辛 白 收 燥 西 秋 金 肺 大腸 鼻 皮毛 悲 哭 咳 羽 夜半 咸 黑 藏 寒 北 冬 水 腎 膀胱 耳 骨 恐 呻 栗 雜家:戰國末至漢初,糅合各派觀點的學說的學派, 《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
52、稱其“兼墨儒,合名法”,是當時政治上趨向統一、學術上要求綜合的產物。
53、雜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呂不韋。
54、 呂不韋(?——公元前235年)戰國時秦相。
55、本為陽翟(今河南禹縣)巨富大賈。
56、時秦公子異人以人質于趙,呂不韋認為“奇貨可居”,用千金為之活動,計使異人歸秦嗣位,即為秦莊襄王,他為國相,封文信侯,食洛陽十萬戶, 門下有食客三干,家僮萬人。
57、秦王政(即秦始皇)年幼即位,他繼任國相,稱“仲父”;秦王政親理政務后,他被免職,遷放蜀郡,憂懼飲鳩自殺。
58、 雜家自稱“非循一跡之路,守一隅之指” (《淮南子·要略》),取各家之長,舍其所短。
59、它雖然兼采儒、墨、法,名之說;但受道家影響最深, “其得道家之正傳,而所得于道家,亦較諸家為多者,則惟雜家”。
60、 《漢書·藝文志》載雜家著作共二十家,四百零三篇,今多已佚。
61、 《呂氏春秋》為秦相呂不韋廣邀游士門客所作。
62、 《淮南鴻烈》為西漢淮南王劉安賓客編纂,為此派的代表作。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