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生活 > 2022-08-31 09:48:21 來源:
ide接口轉sata接口線(ide接口)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ide接口轉sata接口線,ide接口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IDE接口主要用來接硬盤和光驅,如果還有其他設備是IDE接口,也可以接在這個位置。
2、一個IDE接口可以接多個設備,電腦會自動識別設備類型。
3、CPU與外部存儲器交換數據主要是通過主板的IDE接口(以及SCSI擴展卡)和軟驅接口進行的,IDE設備是指電腦中通過自己的IDE接口和數據線與主板上的IDE接口連接并進行數據傳輸的設備,常見的IDE設備有硬盤、光驅等。
4、習慣上將這些設備都叫做IDE設備或外存儲設備,裝機時,IDE設備要通過數據線接到主板的接口上,并固定在機箱的前半部分,以方便更換磁盤、光盤等存儲媒介。
5、種類平常所說的IDE接口,也稱之為ATA接口。
6、ATA的英文拼寫為“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含義是“高級技術附加裝置”。
7、ATA接口最早是在1986年由康柏、西部數據等幾家公司共同開發的,在九十年代初開始應用于臺式機系統。
8、它使用一個40芯電纜與主板進行連接,最初的設計只能支持兩個硬盤,最大容量也被限制在504 MB之內。
9、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IDE接口CPU與外部存儲器交換數據主要是通過主板的IDE接口(以及SCSI擴展卡)和軟驅接口進行的,IDE設備是指電腦中通過自己的IDE接口和數據線與主板上的IDE接口連接并進行數據傳輸的設備,常見的IDE設備有硬盤、光驅等。
10、習慣上將這些設備都叫做IDE設備或外存儲設備,裝機時,IDE設備要通過數據線接到主板的接口上,并固定在機箱的前半部分,以方便更換磁盤、光盤等存儲媒介。
11、安裝和拆卸IDE外存儲設備是組裝電腦中很重要的一步。
12、 一、常見外存儲器的種類 硬盤和CD-ROM是最常見到的外存儲器,分為IDE和SCSI兩種接口,家用電腦以IDE設備為主。
13、IDE設備分別通過數據線與主板連接。
14、DVD-ROM和CD-R、CD-R/W刻錄機同樣也屬于光驅設備,其安裝方式與CD-ROM基本相同。
15、軟盤驅動器有3英寸和5英寸兩種,分別適合于兩種尺寸的軟盤,目前主要使用3英寸的軟驅,軟驅通過軟驅數據線和主板的軟驅接口連接。
16、 1.外存儲設備和接口的發展 早期的存儲設備通過專用的多功能卡來實現與計算機的連接,現在主板的芯片組早將這部分的功能集成到主板上的南橋芯片中,因此就不再需要專門的多功能卡了。
17、IDE接口的速度在逐步提高中又出現了UDMA/33/66/100等幾種接口,后者對數據線有專門的要求,傳輸速度略有提高,下面主要以最常見到的IDE設備為主來介紹其安裝過程。
18、 二、IDE設備的安裝 1.安裝位置 通常我們將外存儲設備安裝在機箱內靠近前面板的位置,這是由于光驅和軟驅都可以通過更換存儲體――光盤和磁盤來存取更多的數據,為了方便用戶的操作,就固定在前面板上了。
19、仔細觀察擴展倉,能看到兩種尺寸的固定支架:上部比較寬大的是5英寸的支架,為5英寸結構的光驅等設備使用,而下部是3英寸的支架,是為軟驅和硬盤準備的。
20、安裝時應根據設備的大小分別裝到對應的位置。
21、 2.安裝外存儲器的數量 目前家用計算機安裝外存儲設備的數量不是無限的,主板一般只提供了2個IDE擴展接口,而每個接口上只可以接兩個IDE外存儲設備(硬盤或光驅),因此最大只能安裝4個。
22、 如果安裝了UDMA/66/100擴展卡后,每個卡還支持兩個IDE接口,能再接上四個IDE外存儲設備。
23、如果再增加UDMA/66/100擴展卡,數量還可以成倍增加,直到電腦無法提供有效的中斷資源。
24、 有的主板上已經集成了UDMA//66/100芯片,和原來支持的四個IDE外存儲器合計能安裝到八個,滿足了人們對連接數量苛刻的要求。
25、 主板上只有一個軟驅接口,通常位于IDE接口的旁邊,尺寸略小于IDE接口,支持2個軟盤驅動器,由于5英寸的軟驅已經基本上被淘汰,現在只接一個3英寸的軟驅。
26、 3.主、從設定 IDE設備在安裝、使用前,應先根據需要和規定設定好主、從關系。
27、主板提供了兩個IDE接口,而每個IDE接口上的兩個外存儲設備(硬盤、光驅)必須有主、從之分,不能相同,否則主板無法引導。
28、IDE設備的主、從關系是指IDE設備在啟動過程中哪個最先被主板確認,哪個就是主設備。
29、 早期的主板必須在主硬盤啟動系統,而現在的主板則可以在BIOS中設定從哪個硬盤啟動,既可以是主硬盤,也可以是從硬盤,還可以是第二個IDE接口的主、從硬盤或SCSI、UDMA/66擴展口上的硬盤,甚至可以從光驅啟動。
30、 UDMA/66/100擴展卡與主板上兩個IDE接口的特性一樣,兩個通道上各掛接的兩個設備也同樣要區分出主、從關系。
31、 從圖中我們看到的就是IDE硬盤上設定主、從關系的跳線組。
32、 在硬盤的銘牌上都會有明確的圖表,告訴你跳線位置與主、從的對應關系。
33、 “Master”表示設定為主硬盤的跳線狀態,圖中黑色連接的部分要插入一個跳線連接器,而沒有黑線的地方就不要插入跳線。
34、“Slave”為從硬盤設定的狀態,“Cable Select”表示該硬盤的位置由數據線插口來決定。
35、硬盤不同,這個對應關系也略有不同。
36、 IDE光驅與IDE硬盤一樣,也要進行這樣的設定。
37、 軟盤驅動器也同樣分為A、B兩個關系,就是我們所說的A盤、B盤,雖然軟驅有3英寸、5英寸之分,但A、B關系則是由軟驅數據線來決定的,位于數據線末端的軟驅為A盤,而中間的為B盤。
38、 4.數據線 數據線是連接存儲設備和主板的連接線,它負責傳送數據、中斷信號并確定主、從位置。
39、圖中顯示了機箱內部常見的四種數據線,其中最窄的34芯的排線是軟驅使用的,兩條寬度相同的是IDE硬盤數據線,其中40芯排線連接的是普通UDMA/33的硬盤,而80芯排線則用在UDMA/66/100上,最寬50芯的排線用在SCSI上。
40、 軟驅數據線上有2~4個接頭,其中細小的接3英寸軟驅,大些的接5英寸軟驅。
41、數據線的邊緣的紅色線對應主板插座上的“1”腳,因此另外一端的紅線也應該插在軟驅接口的“1”腳上。
42、將數據線一端插入主板,則數據線另外一端為A盤,中間接頭為B盤。
43、 IDE數據線上的接頭的樣子都差不多,每條數據線上都有3個接口,分別為主、從接口和與主板、擴展卡連接的接口,數據線一端插入主板后,另外一端通常接主設備,中間接從設備。
44、如果是UDMA/66的數據線,接主板一端為藍色插頭,必須將這端插入主板。
45、數據線邊的紅線對應主板插座和存儲器插座上的“1”腳。
46、 5.IDE硬盤的安裝 目前市場見到的IDE硬盤都是采用3英寸的結構(昆騰曾經出過一系列盤體為5英寸的“大腳”硬盤),裝在擴展倉的3英寸支架上。
47、從機箱內部將硬盤送入3英寸擴展倉的最下層,通常是將硬盤的線路板那面朝下,數據接口朝向主板。
48、 固定硬盤的螺絲有點特別,不是公制的M3螺絲,而是英制的,螺紋略粗于M3螺絲。
49、 前、后移動硬盤,當硬盤上的固定孔從擴展倉上的安裝孔中都露出來時,用螺絲刀將硬盤螺絲旋入。
50、每個硬盤固定的螺絲數量不要少于3個,這樣能保證硬盤的穩固。
51、實際安裝時,立式機箱位于主板一側的螺絲較難固定,如果機箱的結構不合理,固定和拆卸硬盤就是件很麻煩的事情。
52、臥式機箱通常是將3英寸擴展倉的支架拆下來安裝,裝好后再固定到機箱上。
53、 固定好硬盤后,將硬盤數據線的一端插入主板,注意要將有紅線的一端對應主板插座中的“1”腳,如果主板支持UDMA/66,要將數據線藍色插頭的一端插入主板。
54、另外一邊選擇哪個插頭都可以。
55、 用數據線最末端的插頭插入,同時要注意紅線對應數據口的“1”腳。
56、 這是用數據線當中的插頭插入。
57、 現在的主板和硬盤的數據口插座都有防呆設計,插座的一邊有一個缺口,而數據線插頭一側也有對應的突出點,一般不會有插反的情況。
58、 連接好硬盤數據線后,將機箱電源的輸出插頭連接到硬盤上。
59、硬盤的電源插座四個腳的電壓定義不同,因此有特定的方向,反過來插一般是插不進去的。
60、如果覺得電源線插頭很難插入,就要注意方向是否正確。
61、 機箱電源給硬盤供電的是“大”插頭,其中兩個角是塌邊的,與硬盤插座對應,是為了防止插反而設計的。
62、 硬盤的電源插頭一定要插到位,如果插不牢,容易引起硬盤反復停機,對硬盤盤體和壽命有很大的影響。
63、 現在的主板和IDE硬盤大多支持UDMA/66,而數據線也分成兩種,早期40芯的數據線如果用在支持UDMA/66的主板上,即使是UDMA/66的硬盤,主板也按UDMA/33的方式工作。
64、為了區別數據線的不同,主板廠家將UDMA/66的IDE接口改成了藍色的塑料插座,而以前UDMA/33則繼續使用黑色的插座,因此,如果你的主板上的IDE插座是藍色的(個別主板為白色),而硬盤也支持UDMA/66標準,最好使用80芯的數據線,同時將數據線的藍色插頭插到主板上,這樣主板在啟動時才會采用高速的UDMA/66方式來工作。
65、如果主板本身已經增加了UDMA/66的控制芯片,則主板上就有兩個支持UDMA/66/33和兩個只支持UDMA/33的IDE接口,接硬盤時就要注意插座的顏色。
66、 6.IDE光驅的安裝 光驅在安裝前也要先設定主、從位置。
67、雖然每個IDE通道都可以掛接兩個存儲器,但我們通常將主硬盤掛在IDE 1的主位置上,而將光驅接在IDE 2的主位置,這樣會減少光驅使用中出現讀取數據不流暢的情況。
68、 光驅體積較大,只能裝在5英寸擴展倉上。
69、 將機箱前面板上5英寸擴展倉的塑料檔板用螺絲刀挖下來。
70、 再將里面的金屬檔板拆掉(有的機箱內無這種金屬擋板)。
71、 將光驅從外向機箱內送進去,當光驅的面板和機箱前面板平齊時,光驅上的固定孔也就出現在5英寸擴展倉的安裝孔中,用前面說到的標準的M3螺絲來固定,螺絲數量不要少于3個。
72、 光驅與硬盤不同的是它還帶有CD音頻和CD-S/P DIF數字輸出,可以將CD音樂從這里送到聲卡。
73、 在CD音頻輸出口插上模擬的音頻線插頭,或是將數碼線接在CD-S/P DIF口上,另外一邊與聲卡對應的插座連接。
74、 將數據線和電源線按接硬盤的方式與光驅連接。
75、 DVD-ROM和刻錄機的安裝與CD-ROM完全相同。
76、 7.軟驅的安裝 5英寸軟驅安裝在5英寸擴展倉上,安裝方法與光驅相同。
77、 3英寸軟驅裝在3英寸擴展倉上,與安裝硬盤不同的是,軟驅要從前面板插進去,再固定螺絲。
78、 5英寸軟驅與數據線連接時用大插頭,而3英寸軟驅使用小插頭,不過軟驅數據接口的排列方向與硬盤正好相反,插入前要先看清順序。
79、 最后將數據線另外的一端插到主板的軟驅數據插座上(FDD)。
80、 軟驅的電源線接頭比較細小,插入時也有方向性,應對應好方向。
81、 8.轉接安裝 硬盤一般都安裝在3英寸的擴展倉上,如果由于某種原因必須裝在5英寸擴展倉上,則需要通過擴展架轉換。
82、 將兩個擴展架固定在硬盤的兩側。
83、 再安裝到5英寸擴展倉上。
84、一般主板上有兩個IDE接口一個是插硬盤的一個是插光驅的,但是這兩個哪個插硬盤、插光驅都可以的。
85、ide 硬盤 或者 光驅。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