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生活 > 2022-08-23 21:10:56 來源:

    貿易戰爭

    導讀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貿易戰爭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中國古代史上發生過一次教訓參重的“貿易戰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貿易戰爭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中國古代史上發生過一次教訓參重的“貿易戰”,即宋太宗搞的“銅錢抵稅貿易戰”,別看沒有硝煙,但后果確實非常慘烈,甚至幾百年王朝的歷史走向,都是因此定局。

    2、宋太宗登基時,正是大宋嚴重缺錢的時候,百廢待興,宋太宗急得很,突然一拍腦袋搞起個銅錢抵稅貿易戰,宋太宗一封圣旨,昭告天下,蜀地需要每年不需拿糧食抵扣賦稅,而是需要上交銅錢,而且,每年上交的銅錢數額并不是一成不變,需要逐年遞增。

    3、普通百姓期初并沒有什么不滿,上交銅錢和糧食是一樣的繳稅,并無不妥,然而宋太宗卻是打的一手如意算盤,怎么會讓蜀地百姓占一絲便宜,每年百姓們有了收成,需要拿辛苦一年得來的糧食換銅錢,而換銅錢只能去官府,這樣一來就要很大的操作空間,官府們大張旗鼓的剝削百姓,百姓們怨聲載道,卻無處告發,宋太宗沒幾年就賺的盤滿缽滿。

    4、然而,蜀地百姓也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公元993年,蜀地百姓揭竿而起,發起了大起義,導致蜀地持續兩年戰亂,造成經濟人員傷亡慘重。

    5、宋太宗一拍腦袋的銅錢抵稅貿易戰,結局慘淡收場。

    6、貿易戰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盡管它的殘酷性可能不及真槍實彈的戰爭,但它同樣可以影響到國際局勢的走向,甚至決定一個國家的未來。

    7、目前,許多西方國家針對中國設置貿易壁壘,企圖用貿易戰打壓中國,他們以為這樣就可以讓他們眼中的“后起之秀”屈服,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早在兩千多年以前,中國人就已經深諳貿易戰,在中國古代,貿易戰可謂屢見不鮮。

    8、中國有史料記載的最早的貿易戰,要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齊國國相管仲針對其他國家,采取貿易戰,無往不利,硬生生“買”出一個春秋霸主。

    9、管仲早年做過商人,這讓貴族對他十分鄙夷,但這段經歷讓他眼界開闊,富有經濟思想。

    10、在其他謀臣還在思考如何在戰場上取勝時,管仲已經開始將“商戰”思想運用到爭霸大業中。

    11、管仲雕像管仲上臺以后,立刻利用齊國靠近海邊的地理優勢,發展魚鹽之業,使得齊國經濟實力大為增強。

    12、在確立經濟優勢以后,管仲利用手中的錢財,針對諸國制定出一系列“貿易戰”政策。

    13、衡山國擅長打造兵器,魯國、梁國盛產綈布,管仲便大量高價采購衡山國的兵器,同時鼓勵齊國國民穿綈做的衣服,甚至嘉獎購買綈的國民。

    14、在管仲的運作下,衡山國的兵器和魯、梁兩國的綈布價格飛漲。

    15、在暴利的吸引下,“衡山之民釋其本,修械器之巧”,魯、梁兩國國民則放棄農耕,生產綈布。

    16、三國只以為齊國“人傻錢多”,不賺白不賺,但他們卻沒有想到,正當齊國的財富大量流入自己國家時,管仲卻突然下令停止采購衡山國的兵器以及魯、梁兩國的綈布。

    17、三國國君起初沒有驚慌,畢竟他們已經賺到許多錢,但他們很快發現,齊國的伎倆陰險無比。

    18、由于暴利三國國民紛紛放棄耕田,轉而從事其他行業,這使得農田荒廢,糧倉告急。

    19、當三國想要采購其他國家的糧食時,他們卻發現,周邊國家的多余糧食已全部被齊國收購。

    20、就這樣,衡山國、魯國、梁國的國庫里盡管堆滿了銅錢,但他們卻只能向齊國俯首稱臣,以高價換取糧食。

    21、栽在管仲手中的,并非只有衡山國等小國,就連實力強大的楚國,也被管仲搞得元氣大傷。

    22、楚國盛產鹿鳥動物,管仲就大量采購楚國的鹿鳥。

    23、楚王被暴利沖昏頭腦,不假思索便下令全民抓鹿賣給齊國,于是“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

    24、(《管子》)楚國最終的結果與衡山國一樣,盡管它在貿易當中賺的盆滿缽滿,但經濟平衡卻被破壞,田地荒蕪,糧食短缺。

    25、于是“楚人降齊者十分之四。

    26、三年而楚服”,齊桓公開啟春秋五霸歷史的序幕。

    27、管仲用“貿易戰”奠定齊國的霸主地位,體現出在古代貿易戰對國家產生重要影響,然而這種影響并不總是積極的,比如宋太宗掀起的貿易戰,險些將蜀地搞垮。

    28、宋太宗登基以后,北宋百廢待興,遼國虎視眈眈,國家財政入不敷出。

    29、為解決財政問題,宋太宗冥思苦想,最終他決定通過貿易戰來扭轉局勢,而貿易戰的對象,就是蜀地。

    30、在北宋初期,蜀地是較為富庶的地區,它承擔著極大的賦稅壓力。

    31、在起初,蜀地百姓只交納糧食,但宋太宗規定百姓們除交納實物以外,還要交納部分銅錢。

    32、乍一看,用銅錢代替實物沒有什么問題,但在實際操作過程當中,蜀地的百姓被迫拿著糧食換取銅錢,而官府借機盤剝敲詐百姓,將糧食的價錢不斷壓低。

    33、宋太宗此舉極大的緩解了北宋的財政壓力,但代價是蜀地民怨沸騰,最終爆發王小波、李順起義。

    34、宋太宗見蜀地經濟崩潰,百姓造反,連忙任命名臣張詠前往解決。

    35、張詠到任以后,針對蜀地的情況,發明出“交子”,解決了蜀地交通不便,攜帶銅錢極為困難的問題,極大地促進了蜀地的經濟發展。

    36、而且交子還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它的出現對于整個世界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37、除上述貿易戰以外,我們還可以在張居正改革當中看到貿易戰的身影。

    38、張居正被《明史》譽為“起衰振隳,不可謂非干濟才”名副其實,他敏銳深遠的眼光,實在令人欽佩。

    39、在朱棣去世以后,曾經被明軍打的潰不成軍的瓦刺卻再次崛起,成為明朝的心腹大患。

    40、張居正執政期間,明朝與瓦刺開啟互市,發展貿易。

    41、然而在開啟互市以后,瓦刺大量從明朝購進鐵器,打造兵器,張居正針對這種情況禁止明朝的硝磺、盔甲、弓箭等軍備物資流入瓦刺。

    42、瓦刺見明面上采購行不通,就開始大量采購鐵鍋,買回來以后融化就是上好的鐵。

    43、張居正看出瓦刺的陰謀,他力排眾議,下令明朝可以賣給瓦刺鐵鍋,但只能是廣東鐵產的“廣鍋”,同時瓦刺人在買鍋時必須以舊鍋換新鍋。

    44、張居正的要求暗藏玄機,廣鍋熔煉極度困難,瓦刺沒有熔煉它的技術水平,而以舊鍋換新鍋則可以將瓦刺人手中的鐵鍋數量限制在一定數量,防止他們融化鐵鍋,打造軍備物資。

    45、瓦刺人沒有辦法,他們只能購入極少數的廣鍋,憋屈的拿著它做飯。

    46、透過眾多中國古代的貿易戰,我們可以發現,即使是以破壞對方經濟為主要目的的貿易戰,也要遵守經濟規則,否則只能像宋太宗一樣,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47、參考資料:《管子》《明史》在蒙古帝國的第一次內戰中,曾經出現過貿易戰,最終發起貿易戰的忽必烈打敗了弟弟阿里不哥。

    48、戰爭剛剛持續幾個月,阿里不哥已經陷入窘境。

    49、他所盤踞的漠北一旦失去中原內地物力、財力的輸給,就無可避免地陷入困乏的境地,此外,爭奪燕京和關中的希望也已經全部落空。

    50、他知道難以繼續立足和林,只得匆匆退到由他繼承的拖雷分地吉里吉思。

    51、那是有的,春秋時期,齊國宰相管仲是發動貿易戰的高手。

    52、他決定通過經濟手段制裁魯國。

    53、不得不承認,管仲用經濟手段打贏了政治仗,這正是他的高明之處。

    54、管仲對周邊國家的貿易戰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他利用自己做生意的頭腦,讓其他國家都生產制造業而忽略了糧食的生產,最后不費一兵一卒就讓對方俯首稱臣。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成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