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生活 > 2022-08-13 11:37:03 來源:

    徐惠民(徐惠)

    導讀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徐惠民,徐惠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徐惠,唐(627-650)字不詳,湖州長城(

    大家好,小霞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徐惠民,徐惠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徐惠,唐(627-650)字不詳,湖州長城(今長興)后漾忻湖村人,徐孝德之女,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

    2、工于詩,《全唐詩》輯有5首。

    3、詩作文采華美,深得太宗嘉許。

    4、生于太宗貞觀元年,卒于高宗永徽元年,年二十四歲。

    5、另外還有同名錫劇演員的信息。

    6、  徐惠,湖州長城人,唐朝果州刺史徐孝德之女,唐太宗李世民的嬪妃。

    7、她生于太宗貞觀元年,即公元627年,生五日即能言語。

    8、四歲通論語及詩。

    9、八歲巳善屬文。

    10、徐孝德曾命擬離騷為小山篇,為太宗所聞,乃納為才人。

    11、貞觀末,上書極諫征伐、土木之煩太宗頗善其言。

    12、太宗卒,因悲成疾,不肯服藥,又作七言詩及連珠以見志。

    13、明年亦卒,贈賢妃。

    14、惠妃的著作,有諫太宗息兵罷役疏,今尚存。

    15、  年少聰慧  徐惠十一歲入宮,先封為才人,不久封為婕妤,后又升充容。

    16、太宗病故前,遺詔將后宮未有子女的嬪妃全部出家。

    17、除徐惠等極少數人。

    18、徐惠見太宗病死,拒不吃藥,于兩年后病逝,年僅二十四歲。

    19、  徐惠生于生于浙江湖州。

    20、湖州盛產女神童,名動江南的才女李季蘭和徐惠都是這種特產中的精品。

    21、在別的孩子的舌頭還在舔腳趾的時候,徐惠就已經開始呼爹叫媽了;當別的孩子還只認得一二三四的時候,她已經把《四書》、《五經》念得滾瓜爛熟了。

    22、八歲時,她已經能出口成詩了,而且辭致清麗,頗有水準。

    23、當時父親徐孝德想考考她,就讓她仿照屈原的《離騷》作一首離騷體詩。

    24、不就是屈原的離騷體嗎,小徐惠也不皺眉頭,找來紙筆信手一揮,片刻即成《擬小山篇》一首:“仰幽巖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想;想千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

    25、”  徐惠  這首在被收錄進《全唐詩》的時候,特別標注了其父徐孝德大感震驚的反應。

    26、在這首詩中,小小的徐惠流露出對屈原的崇敬與仰慕:一千年間方才出現了屈原這位真正的人,您的純潔似香草,又因何獨自殉國呢?八歲的孩童之作能蘊含如此感慨,如此豪情,大概是誰也難以想象的。

    27、雖然,歷史上真實的屈原不光性格和品行上有潔癖,就是生活習慣方面都有很嚴重的潔癖。

    28、然而,小小徐惠的一首小詩在有意無意間觸到了這位千古詩人內心的隱秘。

    29、  十一歲時,徐惠的才氣已經名揚遐邇,當然,傳進李世民的耳朵里并非難事。

    30、李世民雖然不荒淫,但也好色,這樣的好女子豈能放過?于是一道圣旨召為才人,將年僅十一歲的江南才女攬入懷中。

    31、  入宮  寫詩息怒 入宮對于勤學好讀的徐惠來說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因為宮中的藏書超過任何一個地方 徐惠  的收藏,求知欲極旺的她得以有機會遍覽群書,才學和見識也進步的更快了。

    32、李世民是個極有品位的人,對身邊的女人也有很高要求。

    33、看到徐惠如此好學,他也十分高興,對她十分照顧,沒多久就把她由最末等的才人一下晉遷為九嬪中的第八級充容。

    34、而徐惠反贈給李世民的卻是許多的快樂。

    35、有一次,李世民派人叫徐惠來見自己,本來興致挺高,結果徐惠遲遲不來。

    36、李世民等了很久很久,好心情變成了一肚烈火。

    37、當徐惠珊珊到來的時候,一眼就看到李世民冷臉如冰,雖然她知道了丈夫的不快,但是她只是嫣然一笑,揮筆寫了一首詩送給了丈夫的面前:朝來臨鏡臺,妝罷暫徘徊。

    38、千金始一笑,一召詎能來。

    39、”這首詩就是后來進入《全唐詩》的《進太宗》。

    40、  有政見  李世民讀完之后,哈哈大笑,怒氣一下子全消失了。

    41、除了文學造詣外,徐惠在政事上也頗有眼光。

    42、李世民統治后期好大喜功,多次興兵攻打高麗,勞民傷財,民間因此怨聲載道。

    43、徐惠多次想勸諫他,都忍住了,后來終于在貞觀二十二年的時候再也看不下去,就認真寫了一份奏疏交給李世民,明確指出“地廣者,非長安之術;人勞者,為易亂之符”。

    44、希望李世民能夠多加節儉,休兵罷戰,還百姓以安寧。

    45、李世民讀完后有所醒悟,對徐惠重重獎賞了一番。

    46、  憂郁早逝  然而紅顏薄命,貞觀二十三年,太宗去世,徐惠悲痛憂思成疾,卻婉拒太醫診治,病危中,還詩行連珠,寄托對太宗的深厚感情與追思。

    47、永徽元年,也就是太宗去世后兩年,徐惠告別人世,終年二十四歲。

    48、高宗念其賢德,下詔追謚“賢妃”。

    49、并按其遺愿,葬于昭陵,了卻她“日夜侍奉在先帝身邊”的心愿。

    50、  為武則天搭橋  就愛情而言,徐惠對李世民無疑是傾心相隨,然而,徐惠對李世民的摯愛有時達到過火的程度,尤其在李世民對待后宮嬪妃的寵幸上,徐惠更是展現出她的胸懷若谷的雍容大度。

    51、武則天之所以能走上李世民的龍床,就是由于徐惠的牽線搭橋。

    52、  徐惠塑像  討好徐惠  武則天是與徐惠同時進宮的宮女,當徐惠被御封為才人的時候,這位山西并州的美女還沒有見到李世民,整日呆在掖庭宮里,跟太監們學一些規矩、禮儀、用語等方面的宮廷常識。

    53、機敏過人的武則天便想了個主意,她要和徐惠拜姐妹,通過徐惠來接近李世民。

    54、  于是,武則天每天就千方百計討好徐惠。

    55、這徐惠是后宮中出名的江南才女,武則天常常以向他請教學習上的各種問題到她的臥房。

    56、這樣一來二去,兩人就熟悉了。

    57、武則天見時機已成熟,便向徐惠提出拜姐妹之事,徐惠不假思索就爽快的答應了。

    58、當天晚上,兩人穿戴整齊,來到院子里,燃香結拜,并互立誓言,姐妹二人要在皇帝身邊,互相照應,永遠不分離。

    59、  推薦武則天  于是,徐惠就在一次為李世民侍寢時,為武則天牽線搭橋。

    60、李世民當然十分相信這位江南才女推薦的人選,便同意讓武則天侍寢一夜。

    61、就這樣,武則天得以順利走上李世民的寢宮。

    62、  然而,當武則天知道第一次要陪侍皇帝的時候,心中竟有些惴惴不安。

    63、她當然清楚,在這座金碧輝煌的宮殿之中,有許多爭先恐后的競爭者。

    64、同時自然也喚起她出人頭地的強烈愿望,她想自己將來一定要超過她們。

    65、是日午夜,武則天在提著燈籠的太監引導下,來到當時李世民常住的甘露殿。

    66、終于見到這位大唐的貞觀天子。

    67、看著近在咫尺的皇帝,武則天的心緊張得快要跳出來了。

    68、李世民一時激動,動作竟很粗魯。

    69、她覺得一陣痛楚,兩行淚珠禁不住滾了出來。

    70、  而此刻的李世民喜上眉梢。

    71、在他的眼里,這眼淚就像稀世珍寶,還從來沒有人當著他的面哭過。

    72、以前,被李世民臨幸的少女不計其數,她們都拼命的忍耐,木偶般的臉上強露出呆板的笑容。

    73、而此刻懷中的武則天卻不同。

    74、她并不隱藏此時的痛苦,她梨花般嬌美的臉頰上淚珠晶瑩剔透,閃著嫵媚之光。

    75、這讓李世民倍感珍貴,心中暢快非常。

    76、  李世民被武則天的眼淚所打動,不僅封她為才人,而且親自給她起了名字,叫做媚娘。

    77、于是以后宮中便以才人武媚娘相稱。

    78、當武則天退出甘露殿時,已接近午夜子時,她才興奮不已回到掖庭宮。

    79、  受寵  一度春風之后,李世民覺得意猶未盡,隔了一天,他又迫不及待地召幸武則天。

    80、再度侍候皇上,使這位并州美女感到無比的榮耀和榮幸,因此,當天夜晚,武則天比往日更加容光煥發,美艷動人。

    81、  作為一代帝王的李世民,既喜歡武則天的嫵媚,也喜歡徐惠的詩文,當然,更喜歡徐惠的雍容大度。

    82、因此,他對徐惠感情的真摯成分要多于對武則天的感情。

    83、這也是徐惠傾心相隨李世民的真實原因。

    84、但令徐惠始料不及的是,武則天在與自己丈夫鳳倒鸞顛、一度春鳳的時候,還與丈夫的兒子保持著地下情人的關系。

    85、徐惠是《舊唐書·后妃列傳》中,唯二單獨成傳的唐太宗后妃之一,可見其地位并不一般。

    86、那么徐惠在唐太宗的后宮中究竟擁有怎樣一個地位,在唐太宗的心目中,徐惠又是怎樣的一個存在?而對徐氏一族大力提拔的,究竟是唐太宗還是唐高宗?根據史書的記載,徐惠于貞觀十一年入宮,被冊為正五品的才人。

    87、又因“其所屬文,揮翰立成,詞華綺贍”,不久便升為了正三品的婕妤,其父徐孝德也因此被提拔為從六品上的禮部員外郎。

    88、徐惠的風光似乎便是從此開始,而她在唐太宗的后宮中究竟風光到了何種程度,可從現今留下來的史料中一一考證。

    89、 徐惠繼婕妤之后,又晉為正二品的充容,這便是她在貞觀一朝的最高封號了。

    90、雖然未能擠進正一品的四妃之中,但是比起武則天在太宗一朝將才人之位坐穿,徐惠已經可以稱作是風頭無倆。

    91、然而九嬪中的充容之位,僅比最末一位的充媛高一級,也就說仍只能算是個下嬪。

    92、想想貞觀二年的時候,唐太宗聽聞鄭仁基的女兒“容色絕姝”便要聘為充華(即充媛),而鄭氏的出身比起徐惠并無特別之處,僅僅是因為容顏絕色便能一舉成為九嬪之一,反觀徐惠在后宮十二年,憑借自己的滿腹才華才一步步坐到了下嬪之位,也無怪乎徐惠自己也要感慨“一朝歌舞榮,夙昔詩書賤”了。

    93、 至于徐惠和唐太宗之間的關系究竟親密到何種程度,從李治與晉陽公主的事情中便能略窺一二。

    94、 眾眾所周知,李治與晉陽公主自幼是被唐太宗撫養長大的,特別是李治,直到被立為太子了,唐太宗仍舍不得讓他搬出自己的寢殿住到東宮去。

    95、所以即便是貞觀十八年劉洎上疏,懇求讓太子搬回東宮居住,唐太宗也不過是令其與岑文本馬周等人“遞日往東宮,與皇太子談論”,卻絕口不談讓李治搬離自己寢宮的事。

    96、一直到貞觀二十年褚遂良再次上疏,唐太宗這才讓李治每個月一半的時間住到東宮去。

    97、若是徐惠真的到了能夠常伴君王側的程度,甚至形影不離如膠似漆了,唐太宗又怎會如此舍不得愛子離開自己的身邊呢,這不是平白地在二人世界里添個大燈泡么。

    98、更何況如果徐惠真的與唐太宗的關系親密無間到一定程度了,那么能夠在唐太宗發怒時為大臣們“徐徐辯解”的,能夠讓“省中多蒙其惠”的,就不會是晉陽公主而應當是徐充容了。

    99、而且徐惠出眾的才華雖然頗得唐太宗的歡心,與唐太宗之間的互動也看似不少,然而撇開那些詩文辭賦不談,徐惠和唐太宗之間還有什么可以值得一提的?何況徐惠的詩作中所表現出來的那些所謂的“驕傲恣意”也是非常有限,比如她在揮就《進太宗》一詩時,所面對的只是唐太宗的不耐煩,與長孫皇后朝服進諫時所面對的唐太宗“會須殺此田舍翁”的勃然大怒,顯然是無法相提并論的。

    100、 再看徐惠那篇名垂青史的《諫太宗息兵罷役疏》,這篇文章的出現,標志著徐惠已經達到了其一生中最為巔峰的時刻。

    101、因為無論是從文章的立論還是辭藻的修飾來看,能夠出自一后宮嬪妃之手實非易事。

    102、然而讀罷之余又不禁令人為之嘆息,這不僅僅是因為徐惠的諫言并未取得任何實質效果的原因,更是因為從這篇諫疏中所得出的結論。

    103、 唐太宗的后宮中,能夠大膽諫言的只有長孫皇后與徐惠二人,然而此刻看來,這二人又是有著極為明顯的差距。

    104、長孫皇后的娓娓道來在徐惠這里變成了駢散相間的工整;長孫皇后的言簡意賅演變成了徐惠的長篇大論。

    105、徐惠與長孫皇后同處后宮,明明可以像她和魏征一樣直言進諫,卻偏偏選擇了同房玄齡那樣上表談論。

    106、房玄齡是因為病重無法朝見才上表的,徐惠又是因為什么原因才選擇了上表而不是直接面圣進言? 所以徐惠此舉一出,除非她是意在表現自己的才華,否則這樣的一篇諫表只會讓人覺得除了文采之外,更多的是正規正矩。

    107、而徐惠的勸諫也并不如同長孫皇后那樣和風細雨,潤物細無聲,更能給人一種尋常夫妻間促膝談心的感覺,反倒是讓人感覺到其中多了份君臣之間才會有的進言與納諫般的拘謹。

    108、而這樣的差異,與其歸結為是所謂的妻與妾之間身份地位的有別,不如直接一針見血地指出:徐惠終歸還是沒能真正地走近唐太宗,更無法以一種自然而親密的姿態融入到唐太宗的生活中。

    109、 也正因為如此,唐太宗晚年的詩作中多有流露傷懷悲秋之情,若徐惠真能了解到唐太宗這種落寞寂寥的心境,不可能不加以寬慰,然而卻不見其詩文中有任何的勸慰之作。

    110、 可見徐惠或許能夠充當唐太宗乏味政事之余的解語花,但距離心有靈犀的人生伴侶,火候還是差太遠。

    111、所以徐惠憑借各種詩文留下自己的痕跡已屬極限,因為她始終無法在身份上,在心靈上,上升到能夠與唐太宗并肩而立的高度。

    112、 等到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駕崩,徐惠身為無子嬪妃,按例移居崇圣宮清修,為先皇祈福。

    113、不過對于才女徐惠來說,這樣的打擊太過沉重,沒過多久便哀慕成疾,一心殉葬而逝。

    114、 剛即位的李治對徐惠殉葬一事大為贊賞大加推崇,不僅將其追贈為賢妃,還允許其陪葬昭陵石室——能夠陪葬石室,對于后妃來說是可是莫大的榮譽,因為只有帝后二人才能同墓乃至同穴而葬,至于其他的嬪妃,只能按照各自的品級,距離昭陵主峰或近或遠的地方下葬。

    115、不僅如此,徐惠的家人也就此飛黃騰達起來。

    116、徐惠的父親徐孝德被李治擢為了正四品上的果州刺史,卒于任上時,李治還“優敕令官造靈舉,別加賻物,具給傅乘,資送還京”。

    117、而徐惠的弟弟徐齊聃也被任命為沛王李賢的侍讀,徐惠的妹妹徐氏更是被李治召進宮,做了一名婕妤。

    118、 所以通觀徐惠在唐太宗后宮中的境遇,可以得出的結論便是:徐惠只能算是很普通的寵妃。

    119、說其是“寵妃”,是因為比之唐太宗后宮中一干只有“某某生某某”記載的嬪妃,徐惠自然是有寵的;然而比起“寵傾后宮”的武惠妃、“禮數實同皇后”的楊貴妃、“嬖幸專房”的獨孤貴妃,徐惠的寵又顯然是不夠看的。

    120、更不用說什么對唐太宗“影響巨大”了,因為通觀徐惠的列傳以及留下來的詩文,都未能見其對唐太宗的思想或決策產生過什么影響,又何來“巨大”一說呢?徐惠:唐代湖州長城人,徐孝德之女,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

    121、生于太宗貞觀元年,卒于高宗永徽元年,年二十四歲。

    122、生五日即能言語。

    123、四歲通論語及詩。

    124、八歲巳善屬文。

    125、父孝德曾命擬離騷為小山篇,乃擬作云:“仰幽巖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思;將千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為太宗所聞,乃納為才人。

    126、貞觀末,上書極諫征伐、土木之煩太宗頗善其言。

    127、太宗卒,因悲成疾,不肯服藥,又作七言詩及連珠以見志。

    128、明年亦卒,贈賢妃。

    129、惠妃的著作,有諫太宗息兵罷役疏,其著作在《全唐詩》及《名媛詩歸》中尚存。

    130、徐惠,唐(627-650)字不詳,湖州長城(今長興)后漾忻湖村人,徐孝德之女,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

    131、工于詩,《全唐詩》輯有5首。

    132、詩作文采華美,深得太宗嘉許。

    133、生于太宗貞觀元年,卒于高宗永徽元年,年二十四歲。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成人app